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

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

ID:16517557

大小:5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13

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_第1页
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_第2页
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_第3页
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_第4页
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摘要:从人文素质教育基本概念出发,就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1+3+1”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强调了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院形成了“1+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项贯穿始终的德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外语口语、计算机应用和汽车驾驶三项实用技能和一项专业基础理论与职业技能。这是我院致力

2、于培养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和学院校情、坚持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观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把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受教育者在三个方面获得协调的同步提高,以期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和接班人。其中“贯穿始终的德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更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举措。笔者在此拟进一步分析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学院人文素

3、质教育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院人才培养要求的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性什么是人文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学习人文知识并将其内化为一种品质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其核心就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让人形成正确的行为

4、态度,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在校生整体人文素质状况令人堪忧,一些学生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缺失,缺乏人生理想,人文素质低下,人格残缺;创造力、想象力、感悟力缺乏;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美育知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缺乏;道德修养差,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非专业知识浅薄,导致自身的“工具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给自身发展设置了障碍。面对这种现实,高职院校如何强化和深化人文素质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一个重大课题。

5、因此,我院将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一)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所谓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标是大学生个体素质的不断完善、和谐发展和臻于完美。择业时看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是目前大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表现。过少的文化熏陶、过窄的专业设计、过重的功利导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也制约了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展。爱因斯坦认为:“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学校学得

6、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学校的教育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所谓‘和谐的人’,应当是达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的人。”在大学阶段,人文精神培养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熏陶、感悟、转化,开设一些人文课程,如大学语文、现代应用文写作、文化艺术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等,这些都是传承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在继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才能培育

7、高职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加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其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二)外语院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现代化社会要求现代化教育,只有现代化教育才能培养出现代化人才,这类人才的突出特征就是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较强的人文能力。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目前已形成了共识,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是一种能直接上岗的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课程改革的目标也就定位在专门性与实用性上。这种专才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在当今社会更

8、开放、发展更迅速的情形下,尤其对我们这样一所高职文科院校而言,大部分专业具有偏人文性、弱技术性的特点,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目标定位呈现出极大的局限性。这种目标下培养出的“专才”极有可能面临就业难和转岗难的问题,因为越来越快的岗位变动和职业流动需要从业者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尤其对文科生而言,强调人文素质、个人修养和个性完整更是他们成才的基础。或者可以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