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天津市塘沽一中、育华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历史】天津市塘沽一中、育华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ID:16519516

大小:143.7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14

【历史】天津市塘沽一中、育华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_第1页
【历史】天津市塘沽一中、育华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_第2页
【历史】天津市塘沽一中、育华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_第3页
【历史】天津市塘沽一中、育华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_第4页
【历史】天津市塘沽一中、育华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天津市塘沽一中、育华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塘沽一中、育华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第I卷(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的概念,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根本问题之所在。”下列制度符合钱穆所讲范畴的是A.三公九卿制B.行省制C

2、.科举制D.内阁制3.下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皇权加强B.中央集权加强C.皇帝与官员矛盾激化D.君臣关系和谐相处4.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A.十分重视门下省职能的发挥          B.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D.认识到三权分立体制的重要性5.柏拉图建议的理想公民人数是5040人,他特别指出:“共同体的领土应

3、当足以维持一定数量的最有节制的人的生活,但不要再大了,共同体的人口应当能够足以保护自己,反对侵略。”亚里士多德也强调城邦人口不宜太多或太少。他们这种构思的主要依据是A.雅典生产力水平低下B.雅典土地与资源匮乏C.殖民扩张会带来灾难D.政治运作的客观需要6.《孔雀东南飞》通过描写因家长反对,刘兰芝、焦仲卿夫妻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表达了古代中国的广大人民要求争取婚姻自由的强烈愿望!然而在古罗马时代,“孔雀东南飞”这种悲剧并不会经常出现。对此你如何解释?①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罗马法强调“子女的财产权和婚姻自主权得到保证”③罗马法制约或消除父家长权、夫权④奴隶、平民和贵族之

4、间可以通婚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7.1742年,辉格党领袖、内阁首相罗伯特·沃尔波尔,因失去了下院多数的信任而被迫率内阁集体辞职,此后,“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辞职”就成为英国一种不成文的制度。9这一制度有利于A.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关系B.防止国家元首专制独裁C.进一步增强内阁首相的权力D.协调内阁与国王的关系8.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其实选谁都差不多。”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A.两党的政见趋于一致B.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C.国

5、民的民主素质较高D.所谓选举,不过就是做戏9.历史漫画以诙谐幽默的手法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右图漫画反映的主旨是A.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三权分立体制B.三权分立体制有效维护了民主制度C.君主立宪制不利于政府决策D.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10.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来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他们同仇敌忾,互相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①来

6、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②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③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吗?④“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法国学者莱芒·罗歇曾说,“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而非其他。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以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坏了。”这里被拿破仑“毁坏”的“东西”主要是指:A.欧洲各国的君主专制政体B.欧洲传统的封建统治秩序C.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D.多次打垮犯法联盟的军队1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

7、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D.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13.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彼此既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