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2015-2016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

【语文】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2015-2016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

ID:16520169

大小:54.08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14

【语文】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2015-2016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_第1页
【语文】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2015-2016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_第2页
【语文】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2015-2016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_第3页
【语文】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2015-2016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_第4页
【语文】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2015-2016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2015-2016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2015-2016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无神论思想。从心性之学与天人之学考察中华传统文化,合理汲取其中的无神论思想,有助于我们今天培育和弘扬科学精神。  中华文明具有不同于西方文明的价值选择和判断。如果说古希腊文明起源于对自然界的“惊奇感”,希伯来文明起源于对上帝的“敬畏感”,那么,中华文明则起源于对人之为人心性丧失的“忧患感”。也就是说,

2、中国古代先贤最关注的不是外在的自然,不是高高在上的天国,也不是纯粹的思辨领域,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心性、人性、生命、社会、人生。  古人云:“思以其道易天下”。就是说,中国古人思考的是用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就是“道”来改变天下、和谐社会、净化人心、安顿生命、培育人格。这一境界和状态,儒家谓之“至善”,道家谓之“上善”,佛家谓之“般若”。所以,“明心性”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儒道佛三家共同的价值取向。儒家强调“存心养性”“止于至善”,道家强调“心斋坐忘”“性命双修”,佛家强调“即心即佛”“明心见性”。“心性

3、之学”关乎“成圣”“成道”“成佛”,一句话,关乎“成人”的问题。诚如孟子所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中国天人之学中的“天”,涵义是多样的,主要有“神灵之天”“命运之天”“自然之天”等诸说,它们的共同主张是天人合德。  神灵之天及其天(神)人合一论为周人所立。天(神)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表明天(神)人是相关的。也正是这一“相关性”“合德性”体现出周人的天(神)人之学的最终指向是人而不是神。周人的“天命论”的重心与其说是神,毋宁说是人。“天视之我民视,天听之我

4、民听”是对这一思想的最好诠释。周人的这种天(神)人观具有原始的无神论倾向。  在儒家看来,“命运”代表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并对人有一定制约作用的力量。对于这一存在,儒家提醒人们要给予充分尊重,乃至敬畏。我们可以将儒家这一“天命”思想看作对人可能出现的盲目自大行为的告诫。而在处理“天命”与“人事”的关系上主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表明儒家从没放弃重人事的基本立场。  道家老庄的“天”“自然”等概念,表征着万物本来存在的状态。这一“天”(自然)是16无为的存在,是没有意识和目的性的存在。这些观念都

5、集中表现在“道法自然”这一命题中。可见,道家独特的天人之学有着浓郁的无神论意味。道家的“自然为本”与儒家的“人事为本”一起成为中国无神论发展历史的两条主线。以荀子为代表建立的以现实的自然之天为基础的天人之学,更是直接而明快地承认“自然之天”的物质性、客观性以及自然性。从心性之学与天人之学考察中华传统文化之后,我们还应对无神论彰显的究竟是一种什么精神加以挖掘。主张“无神”,其实是对“人”这一主体而言的。“无神”的主张所要肯定的首先是“人”。因此,无神论的精神首先就表现在伸张“人”的精神和价值或者说人的主

6、体价值。而人的主体性又是通过一些具体方面展现的,主要是有为精神、创造精神与自由精神。这些精神,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应得到肯定和颂扬。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对人之为人心性丧失的“忧患感”,最关注的是与每一人息息相关的心性、人性、生命、社会、人生。B、儒家“存心养性”“止于至善”,道家“心斋坐忘”“性命双修”,儒家“即心即佛”“明心见性”:“明心性”是其共同价值观。C、中华传统文化中天(神、命、自然)人之学的最终指向都是人,是对人的有为、创造

7、与自由等精神的肯定,含有无神论意味。D、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这里的“天”主要指“神灵”“命运”“自然”等三种,它们的共同主张是天人合德。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从心性之学与天人之学的角度考察中华传统文化,合理汲取其中的无神论思想,有助于我们今天科学精神的培育与弘扬。B、儒家提醒人们要对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命运”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敬畏,其实是对人可能出现盲目自大行为的告诫。C、古希腊文明源于对自然的“惊奇”,希伯来文明起源于对上帝的“敬畏”,中华文明价值选择和

8、判断则和西方文明完全不同。D、道家的“自然为本”与儒家的“人事为本”是中国无神论发展历史的两条主线,都暗含着对人的尊重和肯定。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传统文化儒道佛三家共同的价值取向是“明心性”,关乎“成圣”成道”“成佛”。也就是关乎“成人”的问题。16B、天(神)人合一论为周人所立,其强调的重心是人,“天视之我民视,天听之我民听”就彰显出其原始的无神论思想。C、与道家相比,以荀子为代表建立的以现实的自然之天为基础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