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舰巡航导弹发展探讨

反舰巡航导弹发展探讨

ID:16524069

大小:74.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14

反舰巡航导弹发展探讨_第1页
反舰巡航导弹发展探讨_第2页
反舰巡航导弹发展探讨_第3页
反舰巡航导弹发展探讨_第4页
反舰巡航导弹发展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舰巡航导弹发展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作为一支近海防御力量,中国海军建立了以空潜快炮为主的海防体系,然而共和国的决策者们在海湾战争后猛然发现,苦心孤诣40年的心血已经无法继续信任下去,世纪末战争中美国海军以射程1000海里的巡航导弹告诉全世界,你们的海岸——不设防。如果说海湾战争对中国军队还只是震撼,96年的台海冲突则给了海军切肤之痛。没有远洋打击力量,更不具备远海防御能力,堂堂三百万人民解放军竟然无法对抗美国海军的两个航母战斗群。近海防御海军的窘迫就在于无法脱离陆地独立行动,不具备远洋攻防作战体系,不能构筑海上钢铁长城御敌于国门之外,只能作为陆军的附属保卫区区十二海里领海线。知耻而后勇的中国军队开始奋力追赶,

2、积极开展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研制工作,将打的赢真正作为军队建设的目标。十年陆军、百年海军,刚刚迈向远海的中国海军在短时间不可能与美国海军正面对峙,然而现实又要求实现对敌人的有效威慑,于是海军必须发展一款能够切实威慑敌航母舰队的利器,为我大舰队的发展赢得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科研工作者们开始探讨、研制反舰弹道导弹,并通过各种途径发布消息,震慑蠢蠢欲动的敌人,也鼓舞落落寡欢的同志。反舰弹道导弹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全新的武器,其实并非如此。对弹道导弹自身来说,要打击水面舰艇之类的活动目标主要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导弹制导,解决目标脱离瞄准点的问题,要做到能及时发现、跟踪目标;二是导弹控制

3、,要确保准确命中被锁定的目标。这两个问题都不是从项目预研开始才着手解决的,在此之前已经有近似的导弹服役。1984年服役的美国潘兴-2型中程弹道导弹采用雷达地形匹配制导,与反舰弹道导弹同样需要应用末端精确制导和再入机动飞行技术,两者不过在应用技术的类型上有所区别。在潘兴导弹服役后,我国也展开了类似的研究工作,91年完成、94年发表在《宇航学报》上的《一种适用于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最优再入机动制导率》便是这一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在99年建国五十周年大阅兵中出现的安装了控制弹翼的精确制导战术弹道导弹则向我们正式展示了此项成就。该导弹几乎具备反舰弹道导弹的一切基本技术,包括能配合机动再

4、入技术的控制系统(气动舵和舵机系统)、雷达系统(包括电源)。它的末段飞行轨迹,也是在20-30千米高度弹头拉起平飞,然后转入俯冲以最大半径200米的螺旋弹道方式扫描分析地面景象,在数秒内完成末导寻的区域识别功能,控制弹头以极高的精度命中目标。实施反舰弹道导弹计划,相对打固定目标弹道导弹的主要技术改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再入机动制导控制率和计算执行机构的优化,提高突防能力和机动性能;第二是研制新的多模式制导头,使之可以配合飞行弹道搜索海上舰艇;第三是建设用于对远程水面目标初期搜索跟踪的战略战术侦察系统。改进制导控制率和新研制雷达这两个与导弹直接相关的方面,在现有对地攻击

5、的精确制导型东风导弹弹头上改进升级即可,马上就可以在专用的“半实物仿真”平台上试验联调,并不需要从头研制,远程实时侦察定位更是与近几十年来侦察系统的发展目标一致。所以说,反舰弹道导弹与潘兴-2、东风-15C等对地精确打击弹道导弹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很大的技术连贯性。需求牵引技术发展,在96年的台海危机中,我军切实感受到了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巨大威胁,开始研究如何对抗未来战争中美军的干涉,这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打击航母编队。91年的论文和99年东风导弹的公开展示,表明我国大约是在96年左右完成导弹系统研制,基本突破“再入机动”技术,使导弹弹头具备末寻的制导和机动控制能力。这时爆

6、发的台海冲突让我国打击航母的需求陡然迫切,使得科技人员开始把弹道导弹机动制导弹头和对抗航母的任务联系起来,进行新一轮的科技攻关与项目论证。尽管传统上军工项目严格保密,但国家强大后也需要展示实力来威慑敌人,于是反舰弹道导弹也在重重迷雾之下偶露峥嵘,给我们一个接触的机会。2004年第二届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介绍材料:辛万青博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一部研究员,96年1月完成博士后流动站研究,进入总体设计部十室从事总体设计工作,作为预研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弹道导弹攻击航空母舰的概念论证工作,在此项研究中,他剖析了问题的难点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对弹道导弹攻击航空母舰的

7、制导方法和制导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1997年至2002年,他指导一名硕士研究生、协助指导一名博士生完成了再入制导律设计、再入制导姿控及弹道的六自由度仿真课题的研究工作,该研究成果作为型号预研及研制的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也是00年发表的《再入飞行器攻击慢速目标的制导方案研究》一文的第三作者。该文章发表于2003年,可以看出我国至少从96年开始对反舰弹道导弹的可能性问题进行研究,在1997研究工作开始之后2003年到本文发表之前的某个时间,该项目已经完成出一定成果评估整个项目是否能够实现的预研工作,在型号发展周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