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浙江省诸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

【政治】浙江省诸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

ID:16531268

大小:39.7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22

【政治】浙江省诸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_第1页
【政治】浙江省诸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_第2页
【政治】浙江省诸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_第3页
【政治】浙江省诸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_第4页
【政治】浙江省诸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治】浙江省诸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诸暨中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理)期中试题卷一、选择题Ⅰ(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扉页中写到“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成长。”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①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②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③哲学是科学之科学④哲学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2、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3.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有所成就,需要哲学思维。这说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发展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哲学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哲学是科学的科学4.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即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5.斯蒂芬

3、霍金在他的著作《大设计》一书中提出:“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活火组成的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④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6.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以为“万物与我为心。”西方哲学家康德曾经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的观点。二者同属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87.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

4、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②→③→④B.②→④→③C.③→②→④D.①→②→③8.“终日乾乾,与日偕行”与“道之大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两种观点反映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D.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联系9.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由于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①抽象与具体

5、的关系          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④一般与个别的关系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0.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C.规律具有条件性           D.规律具有主观性11.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正确的意

6、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D.世界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12.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实践认识是发展的动力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13.2014年“两会”召开之前,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广泛了解民意,听取群众呼声,积极酝酿建议、提案。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7、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4.幻想开启人生的美好希望,行动成就人生的美好愿景。这体现了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②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8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D.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16.“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

8、里。”对这段话的理解中,最恰当的是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B.真理是主观的C.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D.认识没有是非标准17.“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城市是社会运动主体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18.莫言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热,迅速席卷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