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水文地质勘查设计书

某煤矿水文地质勘查设计书

ID:16532809

大小:23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22

某煤矿水文地质勘查设计书_第1页
某煤矿水文地质勘查设计书_第2页
某煤矿水文地质勘查设计书_第3页
某煤矿水文地质勘查设计书_第4页
某煤矿水文地质勘查设计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煤矿水文地质勘查设计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榆林##井田水文地质补充勘察设计书1前言1.1任务来源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许,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了做到防患未然,陕西有色榆林煤业有限公司委托¥¥公司对井田首采区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察。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查明首采区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及水文地质参数,进而有效的指导##井田工程建设。1.2勘察范围本次水文地质补充勘察范围主要针对##井田301盘区、部分501盘区以及三个井筒穿越区域,详见平面布置图。1.3勘察技术要求(1)查明井筒所穿地段松散层、风化基岩富水性及其岩层的岩性、结构特征等;(2)查明场地水文地质参数,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1

2、.4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YS5202-2004);(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5)《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6)《抽水试验规程》(YS5215-2000);(7)《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8)800万吨年矿井及选煤厂可行性研究报告;(9)其它有关规程及手册等。—16—榆林##井田水文地质补充勘察设计书1.5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1)

3、勘察方法a)水文地质调查:主要查阅有关资料,合理布置水文勘探孔。b)钻探:场地共布置9个水文孔,4个观测孔。勘探点间距1.5~2.5km。孔深设计原则:在前期工作中,第三层侏罗纪延安组煤层水涌水量、渗透系数均较小,本次勘察工作此层水不做为重点。此次补充勘察对象为松散层潜水及侏罗纪直罗组承压水,水文孔均按照完全井设计。因此,孔深设计为穿透基岩风化带,钻探至较厚层的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或者泥岩等较好隔水层为止。观测孔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第一观测孔距离水文孔20m,第二个观测孔距离水文孔50m,观测孔孔深至Q1的黄土(粉质粘土)层。钻探施工拟采用XY-4型(施工水文勘探孔)及XY-100型(施

4、工观测孔)钻机,采用泥浆护壁钻进,开孔直径φ300mm。c)地球物理测井。d)抽水试验:物探测井结束后,及时填入级配好的滤料进行洗井,洗井时间满足规范要求。e)封孔:对13个钻孔均采用水泥砂浆封孔。f)室内资料整理:试验数据的分析及主要图件均采用理正工程地质勘察CAD(6.6)软件完成。(2)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1序号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1钻孔m/孔1520/132物探测井孔93抽水试验试段/孔54/94封孔孔131.6几点说明2009年5月~7月,按照设计单位进行的工作布置,我公司—16—榆林##井田水文地质补充勘察设计书在主斜井、副斜井及回风斜井

5、入口区域进行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以工程地质勘察为主,其中4#、5#和7#进行了分层抽水试验,获得了水文参数。前期工作存在几点不足:①水文参数按照单孔抽水试验获得,渗透系数及影响半径相互迭代求取。在无观测孔条件下,参数存在一定差异性②此次工作以工程地质勘察为主,开孔口径φ127,最大降深按幂函数曲线外推取得。由于孔径相对不足,取得水文参数偏小。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位置、地形及地貌##井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东北24km,行政区划隶属榆林市榆阳区金鸡滩镇、麻黄粱乡管辖,交通便利(图1)。井田地处毛乌素沙漠东南缘。主要为沙漠滩地地貌,场地地势较平坦,地形起伏不大。—16—榆林##井田水

6、文地质补充勘察设计书图1交通位置图2.2区域地质构造(1)构造井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东南部。陕北斜坡为一单斜构造,地质构造简单,区内无较大断裂和褶皱发育,无岩浆活动痕迹,局部发育宽缓的波状起伏。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北缓倾的单斜构造,倾向270°~310°,倾角±0.5°。(2)裂隙区内基岩由于新生代的风化作用,顶面起伏较大,基岩顶面由东北向西南逐渐抬高。随着基岩埋藏深度的增加,裂隙发育程度逐渐减弱。在基岩顶部,由于裂隙密集导致岩石破碎,所以基岩顶部是表层水下渗的良好通道。2.3地层本区土层主要以第四系风积砂,黄土(粉土)层,风积黄土,黄土(粉质粘土)层;岩层为侏罗

7、系中统直罗组、延安组;煤层分布在侏罗系延安组。区内岩体划分为散体结构、碎裂结构、层状结构和块状结构。(1)散体结构主要为土质岩类,即黄土长期固结,变质成土质岩,亦包括基岩的强风化带。岩体强度低,变形明显,近似松散介质。(2)碎裂结构本区构造简单,无大的断层,碎裂结构主要为基岩中弱风化带组成。碎裂岩石相互切割,结构体大小不一,富水性较好,强度较低。(3)层状结构层状结构系煤层及砂(泥)岩组的典型结构,为薄~中~厚层状,局部有中厚层砂岩、粉砂岩。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