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方案

桥梁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方案

ID:16533923

大小:161.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8-22

桥梁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方案_第1页
桥梁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方案_第2页
桥梁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方案_第3页
桥梁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方案_第4页
桥梁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桥梁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1:冯家庄互通立交桥顶升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冯家庄主线跨线桥,上部结构为15+18+18+15米钢筋砼现浇连续板,下部结构:桥台为柱式台、桩基础,桥墩为薄壁墩、承台、桩基础,桥面铺装为13cm水泥砼。桥梁全长69.78米,桥面单幅总宽度为10.3米,斜交右上角87.9度。根据改造设计要求,对该桥支座进行更换。需对该桥上部结构进行同步顶升约1.5--2cm.上部结构经计算为1750吨。二、总体施工部署1、本桥通过利用原桥台及原桥薄壁立柱作为顶升的反力基础,将桥梁整体抬高。2、顶升控制系统:采用分级分步液压同步顶升。3、千斤顶选用:经现场

2、实际调查,0号台和4号台梁底与桥台顶部的间距普遍在4.5--5.5cm,1号台、2号台、3号台间距为9.5--13.4cm,所以千斤顶的厚度既要满足间距要求,又要满足顶升的行程要求(抽换支座),我公司联系专业千斤顶生产厂家根据本工程量身定做了100吨和150吨两种薄型板式千斤顶(异型千斤顶),其规格如下:100吨千斤顶12个,高50mm,直径198mm,行程12mm25,用于两侧桥台处,需对桥台顶面千斤顶位置的混凝土剔凿20mm,以利安放。150吨千斤顶24个,高95mm,大小198*245mm,行程20mm。用于薄壁立柱上,个别地方需对

3、混凝土处理(整平)。所有千斤顶均配有液压锁,可防止任何形式的系统及管路失压,从而保证负载的有效支撑。4、千斤顶布置:经计算,全桥共重1750吨,中间桥台的支座反力最大,为557.9吨,两侧桥台支座反力最小,约为232.4吨,从南向北计划布置千斤顶数量为:0号台:6台*100吨;1号、2号、3号:各8台*150吨;4号台:6台*100吨;共36台。千斤顶布置如图:25整个薄壁墩顶面范围内梁底经大致磨平后,涂抹高强度环氧标准砂浆,然后铺设钢垫板,使钢垫板与梁底紧密结合。薄壁墩顶面千斤顶放置范围内,经大致找平后,涂抹高强度环氧标准砂浆,然后铺设

4、钢垫板,使钢垫板与薄壁墩顶紧密结合。千斤顶的放置,根据验算,千斤顶底部边缘距桥台盖梁及薄壁墩的边缘不得少于10公分。千斤顶底部严格按照验算要求铺设钢垫板,钢垫板厚度不小于1公分且边角采用钝角形式,角度保持100度至120度间。钢垫板布置如图:255、千斤顶分组:25全桥一共使用36个千斤顶,5台油泵,每支座断面处设一组油泵,即:0号台、4号台分别为一台油泵+6台千斤顶组成一套顶升控制系统,中间3处分别为一台油泵+8台千斤顶各组成一套顶升控制系统。6、千斤顶的受力分析通过查阅大桥的竣工图纸和现场核实,最重一处断面的支座反力为R3=55790

5、0kg。安装在该孔处的千斤顶为8个,每个千斤顶的有效承载力为150000kg。桥梁一孔千斤顶有效承载力之和R支=150000×8=1200000kg安全系数RS=R支/R荷=1200000/557900=2.15,所以一个段面设置8个千斤顶完全可行。即使出现2-3个千斤顶不工作时,其他千斤顶有效承压仍能够满足要求。7、薄壁墩受力及梁板受力分析验算:(附后)8、支撑体系:利用原桥台或薄壁柱上表面做千斤顶的支撑面,作为其主要支撑承力体系。9、压强计算为防止千斤顶顶部和支座处压力过大,在立柱上表面和梁底垫600*800*10的钢板,其最不利位置

6、的压强为:P=5579000/4/600×400=5.811Mpa≤30Mpa(最小承压)10、顶升行程监测:采用百分尺或钢尺,在桥台或薄壁柱上标记水平线,作为测量梁体上升的基准线。25在每个千斤顶底部与桥台盖梁结合处,点点画圈作为测量原始标记,千斤顶上方与梁体间垫钢板,在正式顶升前使每个千斤顶均与梁体底下垫钢板紧密结合,此时测量记录每个千斤顶上部钢板与原始标记的垂直距离作为基准距离,顶升过程中再次测量该垂直距离,使每个千斤顶的上升高度一致。施工中不能将千斤顶伸出的长度作为控制依据。11、临时支撑:采用φ150钢柱作为专用钢垫块作为顶升过

7、程的临时支撑,钢垫块长度与千斤顶的行程和高度相适应。三、施工准备1、人员安排为保证顶升的顺利进行,施工现场设置专门指挥领导机构。设置现场总指挥1人,副总指挥1人,并设梁体监测组、液压控制组、操作观测组。出现异常情况小组长立即与副总指挥联系,副总指挥及时到达桥下支座处,将细节情况汇报总指挥。梁体监测组:桥上2人,桥下2人,共4人;液压控制组设油泵操作手2名,记录和通讯联系1名,共3人;操作观测组在每断面支座处3人,其中测量观测人员2人,设备观察人员1人,其中1人为小组长。共15人。现场人员全部就位需24人。25主要人员表:职务姓名职务姓名总

8、指挥安红山监测人员牛登文副总指挥郭逢庆监测人员张恒铁监测人员苏宝刚监测人员张延富液压操作手于振东液压操作手张达双通讯员刘丹操作观测组长路克彬操作观测组长何召军操作观测组长路敦军操作观测组长唐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