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钙论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的护理研究进展

肝素钙论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的护理研究进展

ID:16535468

大小:4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2

肝素钙论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的护理研究进展_第1页
肝素钙论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的护理研究进展_第2页
肝素钙论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的护理研究进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肝素钙论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的护理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肝素钙论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的护理研究进展[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护理1资料: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药理作用与普通肝素钠基本相似。因其对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临床广泛用于血液透析抗凝、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皮下给药即可完全发挥其抗凝作用,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其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不需要实验室检测。临床应用时通常采取腹壁脐周围皮下注射,但由于注射方法不正确,易引起疼痛、皮下出血、淤斑、硬

2、结,甚至皮下血肿,造成病人心理紧张,引起误解,使病人难以接受治疗,影响疾病的康复。2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时应注意:①注射轮换部位在脐部上下5cm,左右10cm(脐周1cm外)范围内,分为四个象限,四个象限轮流注射[2],禁止在任何有损伤性的部位进行注射。②常规消毒后轻捏起皮肤,形成皱褶,垂直进针[3],抽无回血,保持针头稳定,缓慢注射完毕,按原进针角度拔针。③以患者胖瘦决定进针深度,确保药液注入皮下脂肪层。皮下组织因个体年龄、性别、部位有较大差别,腹壁皮下组织脂肪组织丰厚,可达3cm以上。如果进针过浅,药液进入皮下易引起出血

3、和疼痛;进针过深,则注入肌层,引起深部血肿,激化后形成硬结。④拔针后用干棉签按压10min,按压力度以皮肤下降1cm为准。[4]避免揉搓,以免引起腹壁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禁忌热敷,防止毛细血管扩张引起出血。3小结:由于腹壁皮下血管丰富,易于药物的吸收,皮下注射后能形成有效的血浆肝素浓度,快速而持续地发挥其降低高凝状态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低分子肝素钙通常采用腹壁皮下注射。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可以使药液充分吸收,防止发生积累。腹壁皮下属于疏松结缔组织,皮下脂肪厚,出血自限性差。常规皮下注射法斜刺时涉

4、及的部位较多,针头容易不慎刺入毛细血管。又因该药为抗凝药,在损伤血管后,更易引起出血,只压迫穿刺点是不能有效止血的。垂直法注射对皮下组织及血管的损伤性小。可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由于痛觉神经主要分布在真皮内,垂直皮下注射的药液面与富含痛觉神经的真皮组织层的垂直距离较斜刺法远,所以疼痛较轻。拔针后针眼内外穿刺点在同一位置,能够有效压迫穿刺点。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操作中,采用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改进注射方法,注意按压的手法、时间和力度,可以有效地降低皮下出血、瘀血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因住院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5、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参考文献[1]王延瑞,王振才,李晓.低分子肝素钙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j].临床荟萃,2000,18:855-856.[2]开月梅,石兰萍,刘颜.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减少低分子肝素钙注射致皮下出血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9):324.[3]徐红岩,程红丽,屈文华,吴峥.低分子肝素钙垂直与倾斜注射效果比较[j].实用医药杂志,2010,07:6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