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双城记》赏析

狄更斯《双城记》赏析

ID:16544770

大小:7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22

狄更斯《双城记》赏析_第1页
狄更斯《双城记》赏析_第2页
狄更斯《双城记》赏析_第3页
狄更斯《双城记》赏析_第4页
狄更斯《双城记》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狄更斯《双城记》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双城记》相关评述如同大多数文学作品一样,自《双城记》出现以来,文学批评家和读者们对它从未有过一致的评价,正面、负面、中立三种声音一直存在。正面评价1、1859年,狄更斯在谈到《双城记》的创作经历时说:“我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创作《双城记》,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总算感到满意。能够偿还我在创作中所付出的心血的,决不是金钱和其他任何东西,而是小说的主题意义和创作完成时的喜悦。”2、在季羡林先生主编,宋兆霖先生翻译的《双城记》中,编者写道:“《双城记》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之一,是英国文豪狄更斯作品中最曲折惊险,最惊心动魄的小说之一。”3、

2、以张玲为代表的部分中国学者认为:“不论从思想深度还是艺术技巧来看《双城记》都应说是代表了狄更斯创作艺术高峰的杰作之一。不愧列入世界文学名著之林,与世界第一流的长篇小说媲美。4、《外国文学史简编》第三版(2004年国家级教育成果二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以下简称《外史》)对狄更斯《双城记》的评述是:“《双城记》以法国革命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革命前夕封建贵族对农民的残酷迫害。———总的说来,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同情资本主义社会中受迫害、受剥削的广大中下层人民。”5、《双城记》被誉为“书里有上帝的真理”“,更能表达那个时代的良知

3、”“,所塑造的人物比人们本身更为深刻”“,使人奇妙地感觉到了人的深度”。负面评价:1、《简明英国剑桥文学史》(theconcisecambridgehistoryofenglishliterature)19世纪部分(以下简称《英史》)对狄更斯《双城记》的评述是:  “许多不喜欢狄更斯其他作品的人倒十分偏爱《双城记》,而许多热爱狄更斯的人却不肯把《双城记》读上两遍。”2、陈超棠的《简论狄更斯的<双城记>》中宣称,《双城记》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更不是一部杰作。3、英国学者詹姆斯菲茨詹姆斯斯蒂芬(SirJamesFitzjamesStephen,1

4、829———1894)为代表。他认为狄更斯所塑造的厄弗里蒙地侯爵形象与法国现实不符,存在着严重的艺术失真。“狄更斯先生摆在读者面前的,不是富于营养而调味不佳的食品,却是烹调并不能掩盖其质量的一盘又一盘的菜肴。狄更斯先生所叙述的那个奸污一个奴隶、杀死另一个奴隶的刻毒的侯爵的闹剧式的故事,是对十八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状况的极不公正的描述。法国贵族阶层对许多事该负责任,这本是个可悲的现实,但是说他们能够不受惩罚地进行抢劫、谋杀和强奸,这绝对不是事实。狄更斯先生作为十八世纪的特色而描写的那类暴行,在十四世纪就已经既不可靠,也不寻常了。可是狄更斯先生并不以

5、公正地描述这些常见弊病为满足。严重地夸大了这些弊病的危害性。”中立说法1、对于《双城记》这部小说的评价,评论家们的意见是不一致的:英国本土和西方的不少评论家认为这部作品在狄更斯的全部创作中地位不高,认为“《双城记》的写作风格是灰黯的,不事修饰的,因此许多读者都不愿意在狄更斯的正宗里给它一席之地,这是作者所有的小说中最缺乏狄更斯风格的一部了。”然而,由于文化观念的差异、接受语境的不同,自从20世纪上半叶《双城记》译介到中国以来,它却一直被中国文艺评论家和广大读者当成狄更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而备受推崇。2、《双城记》是一部有争议的小说,下层革

6、命者德伐日太太的形象又是影响这部小说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梁实秋先生曾说:“狄更斯读了卡赖而的《法国大革命》,大受感动,决心再试写一部历史的罗曼斯。卡赖而送来两车书供他参考,可是狄更斯大部分未加使用,因为他不想写革命史,已有卡赖而的佳构在前,无再写之必要,他只要捕捉那一时代的气氛,用一个故事来说明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仇仇相报无有已时,只有仁爱的心才能挽救浩劫。”3、狄更斯评价社会、褒贬人物的出发点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凡是符合人道主义的,他就爱;凡是不符合的,他就憎。我们在对他的作品人物划分类别时,也不能忘记这个出发点。有人把《双城记》的主要

7、人物分为四大类:理想的正面人物形象(梅尼特、查里斯、代尔那、露茜),自我牺牲的怪人(卡尔登、普洛斯),革命人民的代表(得伐石夫妇),贵族、资产阶级坏蛋(厄弗里蒙地侯爵、巴尔塞)。这四类分法,对人物的具体划分以及对各类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关系的分析,都有值得商榷之处。4、英国评论家乔治·奥威尔曾这样评价狄更斯:“他作为基督徒的时候总是在他类似本能地站在被压迫者一边反对压迫者的时候。事实上,他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理所当然的站在处于劣势的人一方的。如果把这种做法引向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那么当处于劣势的人一旦变成处于优势,人们就不得不

8、站到对方去了。而事实上狄更斯正是趋向于这种做法的。比如说,他厌恶天主教堂,然而当天主教徒遭受迫害时(见《巴纳比·拉奇》),他便站在这些天主教徒的一边。他对贵族阶级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