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规划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规划

ID:16546627

大小:79.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8-2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规划_第1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规划_第2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规划_第3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规划_第4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专项规划(九)新型城镇化专项规划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一论述确立了未来我国城镇发展新模式,指明了城镇化的方向。《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城乡发展融合度,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2008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开创

2、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为此首先完成“1+18”规划体系,根据这一总体要求,特编制《城镇化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基期年为2007年,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规划”简述了2000年以来我省城镇化进展情况,分析了2012年前推进城镇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确立了我省今后五年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提出了城镇化的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发展重点和城镇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制定了加快推进我省城镇化的政策措施。一、城镇化历程回顾及经验总结(一)进入新世纪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3、展取得重大成就,进入我省城镇化进程最快、城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时期。我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中心,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为重点,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市产业结构不断改善,总体实力极大增强,为提升全省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和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200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7.1%,超过“十五”计划确定的35%的目标。2007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9.8%,比“九五”期末增长9.4个百分点。2000年后全省城镇化年均提高近1.7个百分点,远高于“

4、九五”期间年均0.9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城镇化水平在中部六省从最后一名上升到第四位,高于安徽、河南两省,年均增长速度名列第一。——城市快速发展,城镇体系结构初步形成。到2007年底,我省有设市城市21个,县城70个,建成区用地面积达1468.69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1738.6万人,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1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2个,20-5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9个,小城市及县城79个。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已基本形成以南昌为中心,浙赣铁路和京九铁路为发展轴带的“一心二带”的大十字格局。——城市功能不断强化

5、,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宜春、景德镇、南昌、新余等4市评为国家园林城市,武宁评为国家园林县城,萍乡安源区安源镇评为国家园林城镇,9个设区市和16个县(市)评为省级园林城市。南昌市获得我省第一个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景德镇市城市空气污染综合治理、吉安市城市生态综合改造(滨江改造、后河综合治理)、南昌市象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赣州市古城墙保护工程、婺源古村落整治等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定省人居环境范例奖34项。全省城市市容市貌、村镇镇容村貌明显改观,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投资快速增长。近五年来,城乡建设

6、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350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总投资的21.12%,年均增长30%左右。城市道路、给排水、燃气管网的建设,尤其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投入量和建成数为历史之最。随着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2006年底,设市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10平方米,列全国第22位,列中部第5位;建成区绿地率达31.53%,上升为全国第十位,中部地区第2位;城市用水普及率95.01%,列全国第15位,中部地区第3位,燃气普及率80.37%,列全国第16位,中部地区第3位;排水管道密度每平方公里

7、2.56公里,列全国第7位,中部地区第2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0.69%,列全国第18位,中部地区首位。(二)2000年以来,我省城镇化之所以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推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从我省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客观规律,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有江西特色的城镇化路子。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城镇化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注重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实行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三化”并举;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做大做强区

8、域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对外开放,多渠道筹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品位。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已被证明符合城镇化发展客观规律,切合我省省情,今后五年推进城镇化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二、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