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戈壁的璀璨明珠——内蒙古葡萄玛瑙专题报道

荒凉戈壁的璀璨明珠——内蒙古葡萄玛瑙专题报道

ID:16547543

大小:4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22

荒凉戈壁的璀璨明珠——内蒙古葡萄玛瑙专题报道_第1页
荒凉戈壁的璀璨明珠——内蒙古葡萄玛瑙专题报道_第2页
荒凉戈壁的璀璨明珠——内蒙古葡萄玛瑙专题报道_第3页
荒凉戈壁的璀璨明珠——内蒙古葡萄玛瑙专题报道_第4页
荒凉戈壁的璀璨明珠——内蒙古葡萄玛瑙专题报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荒凉戈壁的璀璨明珠——内蒙古葡萄玛瑙专题报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石道》2007年第11期P38-58荒凉戈壁的璀璨明珠——内蒙古葡萄玛瑙专题报道一、葡萄玛瑙开采简史1974—1981年,宁夏区域地质调查队先后派出由张汉杰、闫志强分别率领的两支考察分队,对盛产玛瑙的阿拉善火山岩带,展开历时8年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面积5000余平方公里。发现包括额尔登温都尔在内的早白垩纪古火山口10余处。并于1979年采集玛瑙20余吨,供上海作玉雕原料。对火山岩和玛瑙矿全面大范围的地质调研,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也因此拉开了包括葡萄玛瑙在内的阿拉善戈壁石开发的序幕。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阿拉善玛瑙产区从事野外考察的孟昭贤、闫志强等地质工作者,出于朴素的爱石

2、心理,业余采集那些自己喜爱的玛瑙、碧玉收藏。那时,在杳无人烟的大漠中,随意拣些美丽的石头,摆在帐篷中陪伴自己,是对那些艰辛而孤寂的地质队员的一种心灵安慰。在约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闫志强、孟昭贤、朱爱朝的手中,便有了几块拣自大滩上的破碎葡萄玛瑙块。当时解放军边防五团的驻地正好在额尔登温都尔附近,副团长陈星美从82年就开始注意拣拾一些戈壁石,以调节枯燥的军旅生活。1987年,陈星美在额尔登温都尔附近一次巡逻中,发现了一种带珠子的玛瑙。据陈星美回忆,当时北山山上表面及附近沙沟滩面约2平方公里范围内,有不少葡萄玛瑙《石道》2007年第11期P38-58,形态多样,但块度不大。而形态完整

3、、质地透、光泽好、色彩纯正等综合条件优秀的约占千分之一、二。陈星美拣拾葡萄玛瑙虽然很早,但由于工作的关系,以自娱自乐为主,并没引起石友的注意。1992年底,甘肃酒泉有一拨人在北山附近滩面上拣拾了许多玛瑙,整整用了七辆解放牌卡车才拉完。这批石头没有作为观赏石流入市场,极可能被当作廉价的原料,制成了精美的玛瑙工艺品。1993年9月,闫志强陪同黄宜林等同志,驱车前往阿拉善乌拉山里采集石头。当车行至额尔登温都尔北侧沙沟中,在向外扒被石头卡住的车轮时,意外地发现一块葡萄玛瑙,起码有五、六十斤重。呈灰紫色,表面的玛瑙珠子又圆又大。这么艳丽而完整的大块葡萄玛瑙,过去在山北侧的大滩里,是从来没有见

4、过的!这促使他们溯源而上,向石火山口追索去。最后在火山口东侧山坡上,又发现了一块,它半露半插于玄武岩孔洞中。闫志强用地质锤花了1个多小时才把它从充满白色高岭土的岩石洞里挖出来。这是这个地区采到的第一块葡萄玛瑙原生矿,它表明额尔登温都尔周围的地下可能还蕴藏着许多葡萄玛瑙。新的发现,令他们高兴得围着额尔登温都尔足足转了两天。在火山口的北、东、南三侧地表,见到的多是一些残积的蓝色光板玛瑙,并没有发现太多露出地表的葡萄玛瑙。但是,这次采石仍然收获颇丰,除了装满三菱越野车外,还请边防团的卡车拉了一些回银川。1994年3月,马文锋在《宁夏日报》上,报道了一块朱爱朝拣于地表的红色珍珠玛瑙石。与此

5、同时,闫志强撰文初步划分阿拉善戈壁石种类,文中提到葡萄玛瑙,该文收录于1995年出版的《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一书。《石道》2007年第11期P38-58当时,滩上和山里地表的玛瑙、碧玉还很多,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或被风沙吹亮,或披覆沙漠漆的那些地表石,没什么人费时费力去挖掘地下岩石中的玛瑙。那时最吸引石友眼球的,是在额尔登温都尔火山口东北侧小山沟中,卧着一块蛋青色的近似方墩形的葡萄玛瑙,约1立方米大小,周身一簇簇的浮雕状玛瑙珠子,个别珠子近于乒乓球大小。石友们每次去拣石,都要去看一看,摸一摸那块石,真是爱意深深,又无可奈何!它实在太重了,谁也搬不走。直到1995年7月28日

6、晚,边防团副团长陈星美动用了两辆车、十几名战士,边抬边修路,才把这块葡萄玛瑙运走。当晚因挖石而露宿在这块巨石附近的陈西、闫志强,对团长的能力羡慕不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拣拾玛瑙的人数增多,地表的好石越来越少了。从1995年,银川石友如石贵安、石飚、闫志强、陈西、王文华等人,开始用锹、镐、钎子等简单工具,在那个古火山口北侧,以白色高岭土和地面松软为找矿标志,在玄武岩中寻采葡萄玛瑙。当时,要从银川带上充足的水和干粮,从天蒙蒙亮开始找窝子,一直干到天黑为止,晚上露宿山沟里。简陋的工具,高强度的劳动,最多3天,人就筋皮力尽了,只好收兵回家。每次挖石都有收获。葡萄玛瑙都有是成窝的,一窝几块,一

7、窝有一窝的特点。一般的挖掘深度是0.5~1.5米。再深处,即使眼睁睁看着还有葡萄玛瑙,因为挖不出来了,也只好舍弃,再去找新窝子。所以,经常是这个窝子你不挖了,来个劲大的又接着挖。《石道》2007年第11期P38-58挖葡萄玛瑙最辛苦的是冬季。一些年青石友,冬天也耐用不住性子,穿上老羊皮袄也要去额尔登温都尔碰碰运气。1996年1月,石飚和王文华又顶风冒雪出发了。结果工夫不负有心人,石飚那次挖到了重约300斤的大葡萄玛瑙“补天遗”。石头太重了,他们两人用一条棉被包住那块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