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高三2月调研测试卷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高三2月调研测试卷

ID:16551767

大小:41.2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8-22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高三2月调研测试卷_第1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高三2月调研测试卷_第2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高三2月调研测试卷_第3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高三2月调研测试卷_第4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高三2月调研测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高三2月调研测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第I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     下来的,已经有两百多年了。(2)直到今天,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3)事前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遇事有正确的应变措施,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A.流传乞求畏首畏尾B.留传 乞求 举棋不定C.留传祈求举棋不定D.流传 祈求 畏首畏尾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

2、表达运用)。【解析】“流传”既是纵向的,指时间上的由前往后;又是横向的,指空间上的由此及彼。所以可以说“孔子的思想流传千古”,也可以说“焦裕禄的事迹流传全国”,前者是时间的传承,后者是空间的扩散。而“留传”只能是纵向的,它只能传下去,而不能传开来。“乞求”侧重表现“请求给予”这种行为,“乞求”的内容或大或小但较具体;“祈求”指恳切地希望得到,重在表现态度诚恳,其内容不具体,只是表达这种强烈的愿望。举棋不定: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畏首畏尾:形容“瞻前顾后”,疑虑重重。2.汉字书面用语必须规范化,下列语句用语使用规范的一项是()(3分)A.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

3、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这其中,明确要求主持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B.为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能源局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安全经济、科学务实”的原则提出优先建设“西电东送”输电通道的方案。C.今天跟大家分享澳大利亚艺术家用硬纸板制作出来的作品。这些作品手工精致,极富想象力,可谓首屈一纸。D.今年1一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82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提前完成全年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2.B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表达运用)。【解析】此题考查规范汉字书面语

4、的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运用是否符合语境,A项,“这其中”,删掉“这”;C项,“首屈一纸”乱用成语;D项,“16、7万”不规范,应为“16、17万”或“十六七万”。所以选B。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得体的一项是()(3分)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B.您的文章写的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定能忝列其中。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D.我的作品发表了,现抄寄给您,请雅正。3.D【命题立意】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运用)。【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词语的使用具体语境分析,A

5、项“笑纳”是敬称,一般用对方;B项,“忝列其中”是谦词,适用对象为自己;C项,“绵薄之力”是谦词。所以选D。4.下面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3分)甲、江阔天高乙、鸢飞鱼跃丙、识此心之分量丁、见斯道之流行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C.甲、丙,乙、丁。D.丙、甲,丁、乙。4.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也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解析】首先,形式上,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对应词语词性相同。对联又叫对子,它是一种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的传统的文学形式,字数相等是它最基本的特点

6、,所以A项自然排除。其次,音节上,对联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上联平仄为“平平仄仄”,下联就为“仄仄平平”。一般说来,上联尾字大多为“仄声字”,下联尾字大多为平声字。故可判定(B)(D)两项的正误。D项文意也不合对子的要求。故选C。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5①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②他知道自己是易朽的,自己的文字也是易朽的,不过他不在乎。③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文化,用不着他再来添加点什么。④另一方面呢,他相信人生最本质的东西终归是单纯的,因而不会永远消失。⑤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

7、感触也许很普通,然而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他写时没有想到读者,更没有想到流传千古。⑥他今天所拣到的贝壳,在他之前一定有许多人拣到过,在他之后一定还会有许多人拣到。A.①⑤②③④⑥B.①⑥③②④⑤C.③⑥④②①⑤D.③②①④⑤⑥5.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层级E(表达运用)。【解析】从描述的对象来看是“好的散文家”,故首先①,从描述内容来看,⑤“这境遇……这感触……”与第一句相衔接,故⑤紧随其后;由此排除BCD。②③是对散文家如实记录人生与感触的进一步表达;④⑥可根据“另一方面”可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