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徽省六安市新世纪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安徽省六安市新世纪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ID:16555796

大小:78.7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22

【化学】安徽省六安市新世纪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化学】安徽省六安市新世纪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化学】安徽省六安市新世纪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化学】安徽省六安市新世纪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化学】安徽省六安市新世纪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安徽省六安市新世纪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201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世纪中学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2013秋•安徽校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A.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分析判断;B.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是热能、光能、电能等形式的

2、能量变化;C.物理变化过程中也可以伴随能量的变化;D.根据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无关.解答:解: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同时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方程能量,所以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B.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是热能、光能、电能等形式的能量变化,如镁条燃烧过程中有光能、热能的变化,故B错误;C.物理变化过程中也可以伴随能量变化,如灯泡发光过程中有热能的变化,故C错误;D.因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无关,如铝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却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

3、查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分析,需要强调的是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无关,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2.(2分)(2013秋•安徽校级期末)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COB.N2C.NOD.SO2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分析:氮气为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污染物,而NO、SO2、CO都有毒,排放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CO有毒,排放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故A不选;B.氮气为空气的主要成分,无毒,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选;C.NO有毒,排放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4、,故C不选;D.SO2有毒,排放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毒气体和环境污染,熟悉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 3.(2分)(2013秋•安徽校级期末)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显酸性的是(  ) A.NaClB.NH4ClC.Na2CO3D.CH3COONa17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溶液呈酸性,可为强酸弱碱盐或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强酸的酸式盐,以此进行判断.解答:解:A.NaCl为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B.NH4Cl为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呈酸性,故B正确;C.Na2CO3为强

5、碱弱酸盐,水解溶液呈碱性,故C错误;D.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盐类水解,侧重于盐类水解的探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 4.(2分)(2013秋•安徽校级期末)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别原理解释的是(  ) A.加入催化剂能加快NH3转化为NO B.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 C.往醋酸溶液中加少量碱,有利于CH3COO﹣的增多 D.往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纯醋酸,可以抑制CH3COONa的水解考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勒沙特列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

6、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沙特列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解答:解:A.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不能用勒夏特里原理解释,故A选;B.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HCl,加入HCl抑制铁离子水解,所以可以用勒夏特里原理解释,故B不选;C.醋酸的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加入少量碱,碱中和酸,促进醋酸电离,所以可以用勒夏特里原理解释,故C不选;D.醋酸钠在水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其水解生成醋酸,加入醋酸抑制醋酸钠水解,所以可以用勒夏特列原

7、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利用,明确只有温度、压强、浓度对平衡有影响,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为易错点. 5.(2分)(2013秋•安徽校级期末)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NH4+、SO42﹣、NO3﹣B.K+、Na+、Cl﹣、AlO2﹣ C.K+、Na+、Cl﹣、NO3﹣D.Al3+、Na+、NO3﹣、Cl﹣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由水电离出来的c(H+)=1×10﹣14mol•L﹣1,为酸或碱溶

8、液,如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等,则离子可大量共存,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由水电离出来的c(H+)=1×10﹣14mol•L﹣1,为酸或碱溶液,17A.碱性条件下,NH4+不能大量共存,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故A错误;B.酸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