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课《胡同文化》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课《胡同文化》教案

ID:16559057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2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课《胡同文化》教案_第1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课《胡同文化》教案_第2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课《胡同文化》教案_第3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课《胡同文化》教案_第4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课《胡同文化》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课《胡同文化》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案设计《胡同文化》教学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理通作者的行文脉络。2、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二、能力目标1、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2、通过品读,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的特色,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三、德育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2、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怀旧与超脱。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教学难点:品味胡同的文化韵味,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教学方法:1、跳读法。本文篇幅比较长,但是语言比较浅白,适合

2、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要点,提取精要。2、分组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不仅训练了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之间互助学习的氛围。3、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精神集中,提高学习效果。4、朗读法。语言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让学生读出其中的一些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计划:2课时预习提纲:1、通读全文,利用词典排除字词障碍。2、再读课文,理通作者的行文脉络,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

3、?(3)、作者对胡同文化有着怎样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京味儿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和“六尺巷”的故事。5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案设计二、展开教学本文是汪曾祺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过去,北京每两排院落之间必会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织成荟萃的北京城。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原因。1、题解什么是文化?(出示多媒体课件)从广义来说,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创作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辞海》这个定义比较广泛。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很多文化现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很多。比如,酒文化······(

4、学生接话:吃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文化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的校园,就存在校园文化。比如,校园标语、校道的命名、校园的各种体育比赛等等,这些都是校园文化。所以文化就存在生活之中。那么——从狭义来说,文化是人们生活意识、习惯观念等的集合。(课件)北京的胡同文化又是怎样的文化,是哪个阶层的文化?大家以预习过课文,请文中找出来。(请一位同学起来回答)(学生答:“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所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第五段】)很好,那么北京胡同文化就是——(生答:北京市民的一种文化。)2、分段及段落大意(课件)第一部分(

5、1一5)介绍北京的胡同。第二部分(6一12)胡同文化的特征。第三部分(13一15)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没落的感受和思考。3、第一部分,即第1到第5自然段第一部分介绍北京的胡同。那么作者是怎样来介绍胡同的,胡同有哪些特点?同学们前后位组成一组,用跳读法来快速阅读第1到第4自然段,共同讨论,找出文中描写胡同特点的词句,然后每组派一位同学来回答。(全班同学分组讨论。)(答: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胡同的取名奇,有各种来源。胡同数不清。胡同总是安安静静的。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的。)总结:胡同方正、取名奇且来源多、胡同数量多、安静、与四合院是一体的。(补充:“胡同有宽有窄。胡同不但影响了

6、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补充:“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总结: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最后总结:(出示课件)胡同的特点:(1)、布局:方正(2)、取名:奇(3)、数量:多5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案设计(4)、环境:静4、第二部分,即第6到第12自然段大家已经知道这部分阐述的是胡同文化。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如果你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你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处世原则和价值观念?(生答:封闭、安逸、悠闲······)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到底胡同文化是什么呢?让我们结合课文来看一看。第六自然段讲“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那这一段讲的是胡同里的人的

7、什么观念?(生答:居住观念。)第七自然段讲“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从这些可看出,本段讲的是······(生答:交往观念。)第八自然段讲“北京人易满足,对生活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大腌萝卜”、“米虾皮熬白菜”等就知足了。那么本段讲的是胡同文化的什么文化?(生答:饮食文化。)第九自然段讲“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北京“闹学生”、“过学生”,却“与他们无关”。那这些讲的又是什么呢?(生答:胡同里的人的处世态度。)第十到十二自然段阐释的是胡同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