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赣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ID:16559629

大小:389.9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_第1页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_第2页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_第3页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_第4页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赣州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1.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明朝建立后“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同时规定藩王“分王而不锡(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这表明A.血缘分封是西周和明朝中央集权的基础B.明朝分封诸王体现了皇权至上C.分封制代表中国古

2、代历史发展的潮流D.明朝沿袭西周分封制以稳定政权2.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这说明新爵制A.加快了统治阶层的分化B.有利于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C.提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D.有利于巩固官僚政治秩序3.据史载,汉代每年“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簿。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功多尤为最者,于廷尉劳勉之,以劝其后。负多尤为殿者,于后曹别责,以纠怠慢也”,称作上计。材料表明汉代政府建立上计制度的目的是A.登记户口征收赋税 B.整顿财政强

3、化监管C.监察地方控制封国D.考核官吏肃清吏治4.《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A.科目内容相对狭隘B.品行考察有所欠缺C.考试流程不够完善D.缺乏进取创造精神5.宋仁宗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提升谏官地

4、位强化集权B.权力相互牵制巩固皇权C.注重行政分工提高效率D.降低决策失误维护统治6.张居正成为首辅后,“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他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8按。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A.首辅专权皇权削弱B.等同宰相掌控中央C.职能强化地位上升D.监察下属统领六部《好狗》,1895年7.右图是西方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其信息包含①讥讽清朝腐败无能②策划共同瓜分中国③反映列强侵华野心④同情中

5、国所受遭遇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③④8.某历史著作中第1至3章的目录分别为:民教冲突的产生;天主教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冲突;清朝官府对于民教冲突的态度。由此可知第4章的目录应为A.太平天国起义原因的商榷B.外国传教与条约的关系C.清政府对于义和团的态度D.革命党结缘帮会的原因9.“领导和参与辛亥革命的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作为原来的统治者的士绅阶层,第二是以反对满族统治为宗旨的汉族民族主义者,第三是以推行现代民主共和为己任的革命者。相对而言,第三部分即立志推进民主共和的力量是最弱的。但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却恰恰落在了这最弱的一部分力量的肩

6、上。”之所以如此的主要原因是A.反专制行共和是民主革命的纲领B.民主革命成为各阶层的共识 C.主要政治力量的联合支持和拥护D.资产阶级革命派影响更广泛10.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信函,深刻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该信函实际上是A.肯定了农民的历史作用和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B.首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C.对“左”倾思想坚持的革命道路的否定D.明确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工农联盟11.“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

7、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摘自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据此推断该战事是A.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B.日军既定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开始D.敌后战场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12.下面是两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邮票。比较两套邮票的变化,下列解读正确的是8①邮票设计者更加重视历史的客观性②对抗战的认识视野更具国际范畴③对于中国抗战胜利原因的视角发生了变化④影响这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党的路线方针调整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D.②③④13.“我们此次……刚

8、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