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

【历史】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

ID:16559913

大小:890.7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_第1页
【历史】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_第2页
【历史】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_第3页
【历史】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_第4页
【历史】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1.从地理位置分析,春秋时期秦国争霸中原的最大障碍是(  )A.晋国B.齐国C.楚国D.宋国2.史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  )A.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提高了平民的地位3.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进行变法,他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这些规定(  )①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②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③节省了国家的财政开支 ④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私有制A.①②③

2、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这表明秦国具有的改革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 ②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 ③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 ④秦国尚武精神充斥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5.导致秦孝公发愤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B.法家学说的推动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大力推动D.各国

3、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57.战国时期,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稳定小农经济而采取的措施是(  )A.“相地而衰征”B.“履亩而税”C.“尽地力之教”D.“平籴法”8.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改革的内容不同B.改革的方式不同C.改革的发动者不同D.改革的结果不同9.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变革的最本质的不同在于(  )A.出现的根本原因B.代表的阶级利益C.产生的社会影响D.改革的具体措施10.《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

4、力也。”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11.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阅读以下三则材料:材料一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摘自《国语·齐语》材料二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摘自《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史记·蔡泽列传》请回答:(1)这三则材料分别

5、反映的是哪三次重要改革?(2)材料一中“相地而衰征”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3)材料二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4)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12.观察下列图片:5请回答:(1)图1和图2反映的根本问题分别是什么?两幅图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上的图案的主题是什么?“赏功”是指什么?(3)图3反映出战国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样的历史形势下,秦国是如何应对的?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5材料二 有渰(云光升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

6、我私。——《诗经·小雅·大田》材料三 赵孝成王(公元前265—前245年在位)时,秦国出兵攻赵,赵求救于齐,齐国则要求以长安君做人质为出兵的条件。赵太后爱子心切,坚决反对。左师触詟于是劝谏太后。《战国策·赵策》记载了他们的对话:“‘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计短也。”请回答:(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

7、比,在土地制度方面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原因是什么?(2)材料三说明在政治上战国时期与西周时期比较有了什么新变化?(3)概括上述新变化的实质,说明其进步意义。參考答案1.A2.A3.A4.D5.C6.B7.D8.D9.B10.A511.(1)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2)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收取赋税。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3)“平籴法”。稳定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4)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制度(封建制度)逐步建立。12.(1)图1反映出生产力发展,出现铁制农具;图2反映出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