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 山东卷(五)

【语文】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 山东卷(五)

ID:16561816

大小:44.4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22

【语文】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 山东卷(五)_第1页
【语文】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 山东卷(五)_第2页
【语文】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 山东卷(五)_第3页
【语文】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 山东卷(五)_第4页
【语文】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 山东卷(五)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 山东卷(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山东卷(五)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青年人经过专业化的学习,都会成为,所以不必鄙视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②三人当初合资创办企业的时候投入资金多少差异很大,所以在年终分红之时就有人提出来不能,要有所区别。③清华大学偏工程性、技术性、应用性,所以清华大学工程院院士多;北京大学偏理论性、科学性、基础性,所以北大科学院院士多。两所大学都是国内顶尖级的,。A.春兰秋菊各有千秋平分秋色B.春兰秋菊平分秋色各有千秋C.各有千秋平分秋色春

2、兰秋菊D.各有千秋春兰秋菊平分秋色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B.依“天人相应”养生原则,春天宜多吃温性的食物,进食冬瓜、黄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要少吃,以防阻碍阳气生发。C.香港政府强调,“占中”只会影响社会秩序,破坏市民的生活甚至生计。民主不只是制度,还是态度,不应让个人诉求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D.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

3、类为“寻根文学”作家。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自己的看法。。。。。,,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⑤他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6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A.④①②⑤⑥③ B.⑥③⑤②④①C.④①⑥②⑤③ D.⑥③⑤④②①4.在下面一段文

4、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一种诗歌体式。他创作的无题诗颇多,而这种寄寓又往往是模糊隐晦,在有无之间,所谓不便明言的情感隐秘。①由于表达隐晦曲折,历代的研究者解说各异,更有不少穿凿附会。②其中不乏直接写爱情相思的,但更多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抒发身世感喟。③往往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④这些诗篇是诗人人生感受与情感的原生态的展现。⑤辞藻精丽,意境要眇,情思婉转,读来令人荡气回肠。A.③①②⑤④B.③⑤①④②C.④①②③⑤D.④②⑤③①5.下列诗句中,不属于表达“人事沧桑,自然永恒”感慨的一项是(3分)A

5、.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B.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C.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D.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中国文人的舟居情结丁国强舟外观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滞于物,从流飘荡。故历代文人名士,对舟船情有独钟。他们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作逍遥优游,多半是买舟而往,有着一种舟居情结。舟是中国士人人生

6、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便进入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因此,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在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只有身居五湖的扁舟之中,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进而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温一壶酒,驾一叶舟,在扁舟轻凌中扣舷而歌,邀明月为伴,与清风同行,乘兴而发,兴尽而归,小舟就像一片轻轻的苇叶,飘悠在诗人的心海上,心之真情,便是生之逍遥。《庄16子·列

7、御寇》云:“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庄子以舟船自由地在水上飘荡来比喻圣人无系人物,无为物役而作逍遥游的状态。人与物同化,失去了世俗之心,忘却了功名利禄,体悟到一种忘我的自由感和精神愉悦,达到了自适其性的精神境界,从而展现了生命的真我,实现了自己外在和内在真正意义上的超越。这种本质上的对生命意义的张扬和对生命本源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呼唤本性自由的回归意识。“天”与“人”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思考的命题,以“天人合一”为主流的天人观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点。《庄子》《楚辞》中居于舟,临于水,在远离尘世纷争、风景幽美的

8、江泽湖畔信舟垂钓,对酒邀月的渔父,得到了哲学上的认可,从而成了中国隐逸文人心目中的偶像。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兼济天下”的自觉意识,总怀着一种社会责任感,以谋求天下苍生的幸福,但在现实中屡遭挫折,进而或弃官或隐居。于是将自己同自然界融为一体,体会和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