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ID:16563244

大小:92.5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_第1页
【历史】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_第2页
【历史】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_第3页
【历史】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_第4页
【历史】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文科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Ⅰ卷交答题卡,Ⅱ卷交答题纸)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  )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2.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

2、.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3.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提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息。”结合右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太湖地区的小麦产量始终居全国之首B.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白银集聚地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D.苏杭地区的生产方式在全国占主导地位4.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铺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腊脯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

3、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12香药之类。”这反映出的北宋商业活动的特点是(  )A.已出现了繁荣的“夜市”和“草市”B.已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C.商业活动受到相国寺的控制D.已出现了专业化的商品交易场所5.史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映了()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③农副产品投入市场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6.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

4、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7.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有()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造成了中国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列强的侵华进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揉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5、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9.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A.西班牙B.荷兰C.法国D.英国10.“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工业革命促进了个人自由的发展B.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缺少经济上的自由竞争12C.自由放任政策是工业革命的要求D.工业化就是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11.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

6、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2.“‘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三厂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口须运往外国市场……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三厂资本耗损殆尽。”这段材料表明“公和永”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C.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

7、的开拓13.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14.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