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文)试题

【历史】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文)试题

ID:16563253

大小:563.4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文)试题_第1页
【历史】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文)试题_第2页
【历史】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文)试题_第3页
【历史】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文)试题_第4页
【历史】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叙述正确的是A.战国时代的改革运动确定了土地私有制B.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

2、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3.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4.唐人王建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唐代实行坊市制B.唐代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夜市C.唐代茶叶商品化,政府征收茶税D.宋代出现了夜市,王建的诗不符合史实5. 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小王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B、小农户个

3、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C、纺织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6.“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10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7.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    A.看到有粉彩瓷器          B.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C.只看到少量

4、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 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8.《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征三百而散。”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②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③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④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元史》记载:“至正十一年(1352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逾十倍。”由上述

5、材料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滥印纸币引起通货膨胀现象 B.白银尚未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纸币的发行不利于经济发展  D.滥印纸币造成商品价格下降10.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11.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B.农民赋

6、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12.苏东坡的诗“江东贾客木棉裘,会散金山月满楼”诗中“木棉裘”是棉布做成的衣服,这种衣服在大江南北盛行是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013.“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有①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②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③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④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4.“康熙初年,闽、浙、粤三省沿海郡县,迁民内居,筑界墙、严海禁,洋舶自此

7、不得人。”这是因为康熙帝认为①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②倭寇会掠夺沿海地区③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会危及统治④可防范英国猖獗的鸦片走私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15.关于清朝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B.其目的在于维护国内商品市场C.是对外商加以种种限制的政策D.其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16.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

8、为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