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湖南省浏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湖南省浏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ID:16563746

大小:35.3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22

【语文】湖南省浏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_第1页
【语文】湖南省浏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_第2页
【语文】湖南省浏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_第3页
【语文】湖南省浏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_第4页
【语文】湖南省浏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湖南省浏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浏阳一中2015第一次阶段测试试卷语文卷第一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国学最突出的核心价值或理论价值是它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其具体表现为始终彻底地从一种伦理化的人文世界观立场看待世界和人生,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普世关怀和人文实践精神。国学中的“人文”一词,早在《周易》中已出现。《易传》在解释贲卦的卦义时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产生自然界的“天文”现象

2、;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根据天文,可以察知自然界阴阳寒暑、风霜雨雪等天时的变化;根据人文,可以改变人性气质、风俗环境等社会条件,从而使整个社会趋于良善。可见,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标示“天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文彩,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天地,也不同于草木鸟兽。用荀子的话说:“

3、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里,“亦且有义”四字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和具有此岸性、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在《论语》中有一段,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完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里的“文之以礼乐”,即是强调

4、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不能把儒家的道德关怀仅仅限制在伦理或政治领域,其更重要的意义乃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11认。所谓“主体性”或“本体存在”,皆指人的道德自觉。用孟子的话说便是人皆有“四心”(或“四德”)。因此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是道德自觉;而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又是儒家的仁爱学说。《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了一百多次,即可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孔子以“仁”界定“人”,即是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又说:“仁者人也,亲亲

5、为大。”把“爱人”作为人的基本品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再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达到爱亲则继其爱人、孝之放爱天下之民等社会效果。孟子发挥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又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认为孔子所谓“仁”,乃是仁者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因此“仁”必须是自觉的而“非由外铄”,这样才能由“不忍人之心”,发展为“不忍人之政”,以仁德之心施仁政于百姓,使天下之穷民(鳏寡孤独等无依无靠的人)而无告者皆有所养,从而实现对社会的普遍治理。1.下列对国学中的“人文”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人文”一词,这在

6、《周易》中可以找到最有力的证据。B.“人文”一词在国学中可以用来标示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与“天文”、“地文”、“物文”等的本质区别。C.“人文”既不属于自然之文,也不属于人类所特有的社会之文,而是以道德自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D.“人文”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以礼乐道德为主要内容。答案:C。“人文”只是与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但仍属于社会之文。“是以道德自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缩小了“人文”的范围。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7、是(  )A.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是中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B.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整个社会之所以不断趋于良善,就是这种人文精神在起作用。C.孟子认为孔子所说的“仁”表现为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这是一种道德自觉。11D.“仁”字在《论语》一书中出现了一百多次,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表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答案:D。“表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错,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孔子以‘仁’界定‘人’”,表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解题

8、拓展:作答此类题时,要排除干扰,认清实质。①定位——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择出与之“照应”的词语,据此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