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陕西省榆林一中2013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题

【语文】陕西省榆林一中2013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题

ID:16565162

大小:15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22

【语文】陕西省榆林一中2013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题_第1页
【语文】陕西省榆林一中2013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题_第2页
【语文】陕西省榆林一中2013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题_第3页
【语文】陕西省榆林一中2013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题_第4页
【语文】陕西省榆林一中2013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陕西省榆林一中2013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知识的“能”与“不能”艾佳慧社会科学研究能增进人类社会的福利并带给我们更多的幸福和自由吗?丹尼尔·克莱因指出:知识不仅仅只是信息,它还是一种解释和判断。可以说,这是一个对社会科学知识内在性质的相对全面的判断和认知。所谓“信息”,不过是学者们对生活世界中各种事实、现象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所谓“解释”,不外乎是运用各种理论方法和工具对诸多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一般化的分析,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看似混乱

2、无序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世界;而所谓“判断”,其实就是根据解释的结论提出一些能够完善和改进这个生活世界的诸多方法而已。在知识的三种性质中,判断尤为重要,因为连接人的“思”和“行”的就是具有判断力的知识。因此,一个社会科学研究者不仅是一个勤勉的资料收集者,一个高超的解释者,更应该是一个明智的建议者,一个真诚的社会影响者。这四种角色分别体现了一个学者责任的两个方面: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一方面,学者必须在学术传统和学术规范的基础上,探究新的理论;另一方面,学者也有义务运用他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判断解释的好坏,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明智的建议。这些,就是知识的“能”了。但是,知识的运用和效

3、力是有明确边界的。 根据人性假定理论,虽然人是有理性的,但由于受个体自身的知识、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理性相当有限。社会科学研究者也不例外。因此,社会科学知识就只能是有限的和不完整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歌德语)。马克斯·韦伯则明确地指出了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行动边界:通过信息收集和理论解释给出各种政策的利与弊,如何选择却是决策者自己的事。社会科学研究者必须明智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建议者,而不是政策制定者。这就是社会科学知识“能”与“不能”的边界。但是,由于人们不断探索而得出的新的社会科学理论并不是知识的全部,那些默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也是使得

4、人类生活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的知识来源。因此,我们或许应当对现有理论不能解释的种种问题保持一份敬意和谦卑,也许也能稍微消减一下那种想用社会科学知识影响和改造社会的自负心理。更重要的,这种自负心理一旦和国家权力结盟,就很有可能造就真实的灾难。虽然社会科学研究者们的动机和愿望是良好的,但是经济学里的一句俏皮话其实相当深刻地揭示出了愿望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吊诡——“通往地狱之路往往铺满善意”!因此,知识不能也不应该成为权力、利益或流行民意的合谋者,而这种“不能”在我看来其实更值得人们注意。1.下列对于原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基于对社会科学知识相对全面的判断和认知,丹尼尔·

5、克莱因才指出知识包含信息、解释和判断三种性质。B.根据解释的结论提出一些能够完善和改进这个生活世界的诸多方法11的做法被定义为知识的判断。C.“人性假定理论”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知识一定是有限和不完整的。D.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判断解释的好坏,并提供一些明智的建议是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责任。2.下列叙述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通往地狱之路往往铺满善意”这句经济学里的俏皮话讽刺了那些和权力结盟的学者往往带着善意的面具与国家权利共同谋求利益。B.通过运用各种理论方法和工具对诸多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一般化分析,我们就可以理解这个混乱无序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世界。C.知识的判断

6、性将理论思考和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了知识最为重要的性质。D.人们不断探索而得出的新的社会科学理论并非知识的全部,它必须与默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一起才能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3.下列推断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经济学家不但要在学术理论上不断突破,而且要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献策献力。B.个人学识的限制、职责的边界,都构成了对于知识效力的限制。C.本文针对知识的“能”与“不能”展开讨论,旨在辨析知识的边界并指出知识对于社会发展进步所具有的潜能。D.社会科学研究者往往一厢情愿地想用社会科学知识影响或改造社会,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我们需要对这种自负心理保持克制。二

7、、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靖康之乱,家碎于贼,弁南归。建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宫,弁奋身自献。至云中,见粘罕,邀说甚切。粘罕不听,使就馆,守之以兵。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绍兴二年,金人忽遣宇文虚中来,言和议可成,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虚中欲弁与正使王伦探策决去留,弁曰:“吾来,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则吾虽暴骨外国,犹生之年也。”伦将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