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四川省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历史】四川省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ID:16566315

大小:1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四川省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_第1页
【历史】四川省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_第2页
【历史】四川省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_第3页
【历史】四川省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历史】四川省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2013学年下期历史入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总计60分)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D.孔子仁者爱人思想2.李贽在《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中说:“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这表明李贽A.主张个性解放B.反对封建礼教C.提倡人类平等D.反对理学空谈3.宋朝时期,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话

2、本和词兴起。北宋中期以后,文人画、风俗画同时兴起。上述现象说明宋代的文学艺术A.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B.个性化倾向十分突出C.平民化与个性化的趋势并存D.形成了平等自由的学风4.“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瘵(zhài,病),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尤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下列表述是对梁启超这番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A.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养B.提倡西学,反对愚昧C.国民应当为国家而献身

3、D.发展教育,振兴中华5.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6.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旗帜的指引下,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上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时树立的指导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旗帜是A.变法救亡B.三民主义C.民主和科学D.马克思主义7.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中

4、,中国的政治思想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经历了下列怎样的演变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8.“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远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A.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C.赞扬君主专制制度D.用人不疑,疑人不用9.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的相同点有①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结果②有反封建思想 ③有完整的思想体系④有广泛的阶

5、级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411.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教皇是

6、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1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C.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13.“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A.神创论与进化论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D.相对论与量子论14.下列作品与“硕鼠硕鼠,无食我粟,三岁贯汝,莫我肯顾……”创作风格相似

7、的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格尔尼卡》《日出·印象》《自由引导人民》15.《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A.把握历史规律B.考证历史事实C.描述历史现象D.分析历史原因二.非选择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总计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

8、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药卜筮种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