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历史】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ID:16573101

大小:265.9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历史】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历史】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历史】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历史】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1.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阿权贵,却可以“为知己者死”。但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渐失,他们依傍古人,拘泥经典,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正统化B.科举制度的僵化C.专制制度的加强D.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儒家思想正统化始于西汉时期,但在随后的唐宋时期士大夫也保留一定的独立人格和思想,如唐代的魏征,宋代的苏轼等等,故A项错误。科举制度的僵化是明清君主专制主义加强的表现之一,不是士大夫丧失独立人格的主要原因,故B

2、项错误。明清以来,君主专制制度大大加强,明代厂卫制度下的高压恐怖,清代的文字狱等,严重扭曲了士大夫的独立思想和人格,故C项正确。小农经济的发展和士大夫的独立人格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点睛: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士人们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对政权的依附关系不强;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士大夫在思想上依附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依附政权,导致独立人格的匮乏甚至丧失。2.《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

3、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理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A.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B.社会进步弱化宗法现念C.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D.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同姓不婚’被规定与《唐律》中……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可知,统治者在立法中坚持“同姓不婚”,但在社会现实中却不干涉同姓为婚。18结合所学可知,“同姓不婚”是对礼教秩序的遵循,封建政府为了维护统治在一定程度容忍了违背礼教的同姓为婚的现象,但在立法上坚持“同姓不婚”的规定,这反映的是法制理念上追求礼法的结合,故答案选C。A材料中没有反映;B错在“弱化”宗法观念,同时与材

4、料中的“始终”不符;D不符材料“始终未能废止”。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进行思考。3.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当时的长安、洛阳等地的汉人受回纥风影响,喜欢穿回纥服装,出现了“回鹊衣装回鹊马”的景象。这说明唐代中后期A.民族融合出现高潮B.官营丝织业占主导C.社会生活开放多元D.中外交流全面深入【答案】C【解析】“高潮”一词表示民族融合的规模大与程度深,材料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主导”一词有隐性比较,材料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

5、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唐朝国力强盛时期,一方面对外关系自信、开放,另一方面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丰富社会生产与生活。题干材料描绘汉人服饰融入了多个少数民族及中东国家的服饰因素,体现了多元化特征,故C项正确。“全面”过于绝对,“服饰”这一孤证不能代表“全面”,故D项错误。4.“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答案】B【解析】隋唐时期,六部隶属尚书省(尚书省长官为宰相);到了明代,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后,六部直接隶属皇帝,因此六部

6、长官级别提升,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官吏级别的变化而不是官员晋升,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科举选拔,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185.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但越到后来,前一原则越占上风。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A.同级政区的数量明显减少B.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C.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D.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中说明犬牙交错划界逐渐占据上风,因为以自然地形划界是促成地方割据的重要的因素,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犬牙交错,相互制衡的原

7、则来划分行政区域,故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中国古代政区划界的原则的变化,没有涉及政区的数量的变化,故A项错误;C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要理解“犬牙交错”的含义。“牙交错”比喻交界线很曲折,像狗牙那样参差不所。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为了防止地方割据或敌对势力的威胁,统治者往往在一些战略要地或军事据点,往往要造成“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或敌对势力无法依托“山川形便”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卫体系。6.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他将其制定的法律刻画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同时要求所有公民与官员发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