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南省玉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云南省玉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ID:16573796

大小:37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云南省玉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历史】云南省玉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历史】云南省玉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历史】云南省玉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历史】云南省玉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云南省玉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玉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入相应的题号)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3、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

2、宋代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不断分散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4、“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5.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因为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B.曾国藩率军镇压C.发生了天京变乱D.清政府“借师助剿”6、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

3、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7、《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关于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B.“树墩还在”指封建思想根深蒂固C.袁世凯称帝是“萌发”的

4、重要表现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8、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8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9、当前我国法律不允许“安乐死”,而李某身患绝症,希望能够合法地“安乐死”。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能够审查讨论《安乐死申请》议案,并决定是否立法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协商会议C、最高人民法院D、国务院10、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同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

5、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欧共体的建立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11.1840年到1900年列强的侵华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中国主权遭到破坏或丧失的先后顺序是①开放福州为通商口岸②帝国主义国家开始疯狂地在中国开设工厂③美国开始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A.③①④②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③②④12.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信批评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他引用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此,这句话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星星之火”喻

6、指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C.井冈山道路的开辟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3.在下列古雅典的候选名单中,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是:A.①②B.①C.③D.④⑤14.与以下图片相关的制度出现在A.雅典城邦的初步形成时期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时期C.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时期D.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14.《全球通史》写道:“他们(罗马人)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这部法律”是指古代罗马的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15.《十二铜表法》,是原先各项习惯法的汇编,因其刻在12块铜表

7、上而得名,是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它主要是为了解决A.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B.奴隶与自由民的矛盾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D.外邦人与罗马人的矛盾16.英国于188世纪中叶形成责任内阁制,其与中国明朝时期的内阁制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A.国王权利进一步加强B.内阁拥有立法权C.国王权利进一步被架空D.内阁阁臣听命于国王17.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首先爆发于A.彼得格勒B.莫斯科C.巴黎D.伦敦18.法兰西共和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是A.1787年宪法颁布 B.1875年宪法的颁布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D.巴黎公社成立19.观察

8、下图,依据《德意志帝国宪法》,能做出“俾斯麦下野”决定的是A.德意志帝国议会B.德意志帝国皇帝C.德意志帝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