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6)《杜甫研究》课程论文t

(0066)《杜甫研究》课程论文t

ID:16575181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2

(0066)《杜甫研究》课程论文t_第1页
(0066)《杜甫研究》课程论文t_第2页
(0066)《杜甫研究》课程论文t_第3页
资源描述:

《(0066)《杜甫研究》课程论文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2015年6月课程名称【编号】:杜甫研究【0066】T卷课程论文满分:100分一、课程论文题目(注: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题目作答)。1、杜甫的忧患意识。2、杜甫与“诗史”。3、杜甫诗歌的政治预见性。二、课程论文要求(包括格式、字数、字体等)。1、格式须合乎学术论文的标准,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注释等基本要素。2、字数不低于3000字。3、题目用黑体四号字,正文为宋体五号字。4、文章须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严禁抄袭。三、课程论文提交方式(网络课程由网继院考务办在

2、试题卷和管理系统中填写;面授课程根据任课教师要求提交)。答卷提交要求:考试题提前公布,学生完成考题后,在本次课程考试时间(6月14日)之前网上提交答卷到学习系统(见《课程论文操作细则》)(注意:注明学生所在学习中心,学生姓名及学号)。论杜甫的忧患意识摘要:忧患意识是指社会危机引发出来的人类主体世界焦心忧虑的一种思想意识。①爱国情怀是一种极为崇高的情怀,对祖国充满关怀与爱护。从伟大诗人杜甫的诗中就深刻的体现出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深刻的体现出诗人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②的宏伟抱负。在经历安史之乱,杜甫表达对污浊黑暗官场的憎恨,这种现实促使杜甫用儒家思想的尺

3、度思考和衡量社会现状,内心尺度与现实的反差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杜甫的诗歌是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汪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其诗歌不仅涉及国家的大事,还触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杜甫对一切和其它有关事物的仁者之心和高度责任感,也就反映出了他诗歌中的那种忧患意识。关键字:“杜甫的诗歌”,“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中国是一个极其重视诗歌的国度,几千年诗作更是汇成了浩瀚银河。杜甫诗歌在这浩瀚银河中凸显又一代人的心灵。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在诗歌中为黎民百姓而鼓而呼,为国家的兴亡、民生的疾苦而显得格外明亮、耀眼,千百年来一直以其真、善、美的璀璨星光,

4、闪烁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滋养着一代歌而泣,这都使得他的诗直到今天读来仍振聋发聩、真切感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杜甫其人,理解杜甫精神的实质,也是我们学习和发扬杜甫精神的必要途径。由于当时的特殊的时代背景(唐朝由盛转衰),杜甫的诗歌都折射出当时的情况以及抒发了自己内心的世界。本文主要讲述杜甫在诗歌中体现出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通过互联网以及参考一些文献资料,总结出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是“沉郁顿挫”与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动乱的社会现实,长期的生活磨难,使他青年的理想壮志逐渐成为沉郁,无奈所取代。他善于对现

5、实生活高度的艺术概括与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杜甫是著名的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同时也是新乐府的倡导人,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③杜甫生活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所以忧国忧民的他都很好的体现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义”。他从小就开始写诗,多达一千多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的一生都不得志,虽然有“致君尧舜上”的抱负,但他也只是做了一些小官职而已,所以他的诗中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当然,杜甫的诗歌无论是叙事抒怀还是写景咏物,其中都充满着忧患意识。在少年时,他主要忧患是对个人前途。一心想为朝廷效命,但杜甫在长安应试

6、时候,不幸落第。可后来向皇上献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④的生活。但一时的挫折并没有打败杜甫,在落第的期间,他高喊“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脸众山小”⑤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

7、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3-这首诗体现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藐视一切的壮志豪情。中年时候,在担任官职期间,他的忧患意识变成对国家民生的忧虑。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批评时政,讽刺权贵,这也说明了他经历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时政,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一个高度。他对清浊不分,贤愚不辨的黑暗政治尤为担忧。唐朝一次著名的叛变安史之乱,使朝廷和民众都陷入水深火热当中,杜甫同样的也跟民众一样被迫卷入漂泊中,目睹了安史军屠杀老百姓。亲身的感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也亲身经历了与民同难的艰险流离。从杜甫的《石壕吏》,通过士

8、兵与老婆婆的对话,就能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