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历史】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16583141

大小:196.9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3

【历史】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_第1页
【历史】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_第2页
【历史】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_第3页
【历史】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_第4页
【历史】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腾六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试卷高二历史试题试卷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请将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苏格拉底在临刑前,克里托劝他逃走时,他却说:“我决不从任何朋友那里随便接受建议,除非经过思考表明它是理性提供的最佳办法。”服刑自杀时,他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里托,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这些话表明苏格拉底看重的是A.人的传统知识B.自然万物内在的“理”C.有道德之人自己的感觉D.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2.“雅典民

2、主政体把它的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材料体现出作者担忧雅典的民主A.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B.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C.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D.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3.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认为,中国周代和古希腊的国体相同点最多,中国周代和古希腊前期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

3、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9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5.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三者的共性是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

4、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这段话实际否定的是A.西周时期形成的分封制B.秦朝建立的郡县制C.统一货币的制度D.西汉郡国并行制7.在这种制度下,有文才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而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它)……而同样步入上层……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往往也表示拥护。”下列史料与这种“制度”相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于以贵不以长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8.《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

5、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B.六部职能的衰退C.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D.宰相权力的反弹9.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是910.《大众日报》在2008年1月8日刊登了一篇《关公何以战秦琼》文章,说的是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C.淹池会上桌上放着一些竹简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

6、的《泊秦淮》11.图《同(治)光(绪)十三绝》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家传之宝。此图主要体现了A.京剧是在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B.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C.京剧在同光年间曾中断D.京剧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12.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913.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

7、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14.梁启超曾断言:“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