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潼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

【历史】江苏省潼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

ID:16611105

大小:12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3

【历史】江苏省潼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_第1页
【历史】江苏省潼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_第2页
【历史】江苏省潼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_第3页
【历史】江苏省潼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_第4页
【历史】江苏省潼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江苏省潼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①“仁者,爱人”②“民贵君轻”③“兼爱”④“克己复礼”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①②2.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D.新兴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掌握国家政权3.温家宝总理曾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此语体现了“民至上”的思想。古

2、代先哲中首次明确提出类似思想的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4.中国古代以为思想家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B.仁爱C.仁政D.兼爱5.“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请根据所节录文献内容判断,这段文字最有可能表达的是下列哪一派的观点(  )A.儒家    B.道家C.墨家D.法

3、家6.《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法家、道家、儒家B.道家、儒家、法家C.墨家、法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7.汉武帝采纳董仲树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8.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

4、,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西汉时期灾害频发,每当灾害发生时,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10.儒家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它主张“仁政”B

5、.它主张“天人感应”C.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学D.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11.太学是中国古代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6①《诗》 ②《书》 ③《孟子》 ④《春秋》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2.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①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③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④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职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

6、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

7、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黄宗羲B.李贽C.顾炎武D.王夫之16.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出现于()A.西汉          B.东汉C.南北朝D.隋朝17.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B.经世致用C.万物本原D.抗衡佛老18.“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19.如果让王阳明穿

8、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6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20.“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关于孟母的儿子的表述正确的是()A.提出了“仁”的学说B.主张以“法”治国C.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被儒家学派尊称为“亚圣”21.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