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宁德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五校期中联考

【历史】福建省宁德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五校期中联考

ID:16618675

大小:1006.0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3

【历史】福建省宁德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五校期中联考_第1页
【历史】福建省宁德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五校期中联考_第2页
【历史】福建省宁德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五校期中联考_第3页
【历史】福建省宁德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五校期中联考_第4页
【历史】福建省宁德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五校期中联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福建省宁德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五校期中联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命题人:吴国雄、叶晶、周玉珍、余丽芬、施智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走近宁德的一些宗族祠堂,我们经常发现有“耕读传家”、“入孝出悌”等匾额或门联。这些家训要传达的思想是A.清静无为B.孔孟之道C.举贤让能D.鼓励耕战2.下列与图1所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图1A.百家争鸣,各派学说自由发展B.“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

2、出现C.国君采用何种学派,取舍纠结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行3.《汉书》载:“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所使承流而宣化也。”由此可见西汉教育的特点是①中央设立太学 ②在地方设立郡县学 ③官学私学兴盛④教育促进思想大一统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在其中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作者认为朱熹实现了儒学的  A.道德化      B.政治化C.世俗化   D.宗教化5.顾

3、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表明顾炎武A.提倡以德治国B.主张民主自由C.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中央集权6.图像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正确的是7图3甲骨文图4《史记》图2后母戊鼎A.图2中铸刻的器皿文字可能是隶书B.图3所示的文字是中国文字的起源C.图4记载的所有内容已被证明是确实可信的D.上述史料互相印证,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7.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阶层壮大 ③印刷工艺提高④民主思想活跃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

4、D.②③④8.清代学者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评论道:“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A.“振笔直遂”“追其所见”     B.“刻画入微”,“差之丝毫而失千里”C.“钩勒工细,良工苦心”D.“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9.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力量和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

5、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10.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下列符合该时期文学主流的是图5ABCD711.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该言论体现了维新派的A.进化论思想B.君民共主的观念C.兴民权意识D.民主共和的诉求12.19世纪末,有人认为:“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这种观点A.主张维护君主专制政体B.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导致尊孔复古逆流出现D.道出了维新思想的

6、特点 13.1918年,某杂志发表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评论针对的是A.辛亥革命的局限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五四运动的后果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4.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由浅入深的过程。下列著作或文章,能够与以上三个阶段相对应的排序是A.《变法通义》——《文学革命论》——《新学伪经考》B.《海国图志》——《孔子改制考》——《敬告青年》C.《四洲志》——《文学改良刍议》——《资政新篇》D.《各国律例》——《天朝田亩制度》——《劝学篇》15.孙中山将

7、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以下论述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16.1922年孙中山曾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这一思想的实践表现为A.颁布了《临时约法》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直接领导北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