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ID:16619542

大小:69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23

【历史】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历史】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历史】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历史】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历史】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合肥一六八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时长: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择题答案规范填涂在答题卡上)1.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应出自以下哪部典籍A.《韩非子》   B.《墨子》  C.《老子》  D.《论语》【答案】D【解析】考点: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

2、难发现,“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典籍中的《论语》之中,因为“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而《论语》则记载了孔子的思想。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2.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封建制度逐步确立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答案】D【解析】考点:百家争鸣。只有在社会动荡,矛盾尖锐的时候,才有、也才允许不同的思想涌现,同样只有社会缺少什么而提倡什么,因为社会不和谐、矛盾尖锐、战乱频繁所以才有了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B的说法不对,“趋于合

3、流”是指融合为一体,而这些主张之间都有区别的,百家争鸣是指诸家看法皆有不同。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12B.“独尊儒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家思想专制原则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答案】B【解析】考点:董仲舒新儒学。A不对,董仲舒新儒学吸收法家、道家等学说,但不能说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不对,董仲舒新儒学仍然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D不对,错在“全面吸收”的说法

4、;董仲舒新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思想统一,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符合题意。4.儒家学说在秦朝遭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A.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B.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C.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D.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答案】D【解析】考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等,结合所学知识

5、,可知,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称之为新儒学,它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的要求,即题干“与时俱进”因此,D项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符合题意。5.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多”。请问这位古人是A.李贽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答案】B【解析】考点:宋明理学。从材料“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多”可以看出这是属于程朱理学,朱熹是典型的代表,故选B。A项反对

6、宋明理学;CD项是陆王心学的代表。6.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12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答案】A【解析】考点: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宋代理学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A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7.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

7、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C.反对权威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答案】C【解析】考点:明清进步思想。明末李贽提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思想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因此选C.8.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关于苏格拉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自己这一命题上②认为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