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两章》教学中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

《孔孟两章》教学中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

ID:1663055

大小:4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12

《孔孟两章》教学中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_第1页
《孔孟两章》教学中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_第2页
资源描述:

《《孔孟两章》教学中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孟两章》教学中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广东中山二中蒋晓辉一、“危而不持,颠而不扶”中的“而”对于这个“而”字,有两种理解,一是作“却”解,转折连词;一是作“如果”解,假设连词。两种理解都通。但比较而言,作假设连词更好,因为后文的“则”是应该作“那么”理解的,全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前文自然就要有一个和它相对应的假设连词。如果将“而”理解为“却”,那么在翻译全句时,还得在前一分句添加一个假设连词。因此,不如直接将“而”理解为假设连词。这样,原句可译为:(譬如盲人)要摔倒的时候如果不去搀扶他,摔倒以后如果不去把他扶起来,那么,还要那个辅助他的人干什么呢?二、“今不取”之“今”应兼表假设。《季氏将伐颛

2、臾》中有三个“今”字:①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②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③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与教材配套之《教师教学用书》(粤教版)译文对它们的处理是:第一个不译出,第二个译为“现今”,第三个译为“如今”。第三个译为“如今”是对的,第一个有必要译出,第二个译为“先进”则不恰当。联系后文看,这个:“今”还应该有表假设的作用。要理解为“现在如果”或“如果现在”。“今”的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较为普遍。如:④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孟子》⑤今不急下,吾烹沛公。——《项羽本纪》⑥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这些句子有一个共同特点,句子中“今”作“现在”解释,意思明白

3、,语意也顺畅;但是,若从全句角度看,前半句说的并非已然的事实,只是一种假设而已,所以,翻译时人们多将它翻译为“现在如果”或“如果现在”。再反观第三句“今不取”,它应该也是表已然的,自然也应该如此理解。三、“以五十步笑百步”中的“以”怎么理解?《教师教学用书》(粤教版)的译文是:“那些跑五十步的战士,竟来取笑跑一百步的,(说他们胆小)行不行?”其中的“以”没有译出。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高一语文•跟我学》的译文是:“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逃跑了一百步的,那行不行?”将“以”理解为“凭借”。他们或者避开不译,或者把他理解为“凭借”。“以”字用在文言文句首而不必译出,笔者浅陋,似乎尚未见过。理解为

4、”凭借”,就字面意思来说,是通了的,但就全句来看,跑了五十步的人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这一事实也只是假设的,并不是已经这样了。所以,此处的“以”宜理解为表假设的“如果”做连词看。“以”的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是有先例的:(蛇)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四、“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句中的“丧”字怎么解?译文:“这样便使百姓对生养死丧没有什么不满。”《教师教学用书》湖南人民出版社《高一语文•跟我学》译文则是:“这就使百姓对于供养活着的人埋葬死去的人而没有遗憾。”前者对“丧”没有作对译,将“养生丧死”解释为“生养死丧”;后者则将“丧”理解为“埋葬”。这都是不确切的。笔者认为:此

5、处的“丧”应该作“为动词”理解,“丧死”就是“为死去的人治丧”。全句译文为:“这样就使得老百姓养育活着的人和埋葬死去的人都没有什么遗憾了。”五、“可以”是一个词吗?一“可以”在文言文中多作两个词理解,很少作一个词理解。《教师教学用书》将文中“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译为“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上丝绵袄了。”我以为此处还不如作两个词理解好,是“可以凭借”的意思。“以”后省略了指代上面情形的代词“之”。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