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刺配合按摩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60例.doc

散刺配合按摩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60例.doc

ID:16631325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23

散刺配合按摩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60例.doc_第1页
散刺配合按摩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60例.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散刺配合按摩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60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散刺配合按摩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60例作者:张睿洋,于桂梅,许广里【关键词】散刺/针灸疗法;按摩疗法;面肌痉挛原发性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或面肌阵挛,为阵发性不规则的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通常局限于眼睑和颊部、口角,严重者可波及整侧面肌和颈阔肌,属于筋惕肉范畴。笔者运用散刺配合按摩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来自门诊,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31岁-65岁,平均45.2岁,病程2个月-3年。2治疗方法2.1取穴方法取患侧面部阿是穴(找准局部痉挛剧烈、或最早出现痉挛处、以痉挛剧烈处为中心,以0.5寸为半径进行散刺

2、);经穴(上星、攒竹、阳白、迎香、地仓等);经外奇穴(鱼腰)。2.2针刺方法操作时单手持针,针尖紧贴皮肤,然后快速捻转进针,破皮即止(进针深度约为0.1-0.2寸),针尖在皮下形成一小丘,使针柄自然下垂,针体悬吊而不下落,针刺后不施任何行针手法[1]。此外在眼周痉挛剧烈处可排针浅剌,每针间隔依抽搐的频率和幅度而定(约0.5-1cm宽),频率越快幅度越大间隔越小,反之亦然。针刺后不施任何补泻手法,留针40-60min。2.3按摩方法起针休息15min后,施以按摩手法。(1)按揉法:用大鱼际揉面部表情肌、口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笑肌、提口角肌等;中指揉翳风

3、穴共3min;(2)提捏法:用一手拇指、中指、食指并拢提捏面部表情肌一提一放,手法宜轻揉,施术约2min,重点在穴位上;(3)拇指按揉眼部周围经穴,自患侧太阳、攒竹、四白、阳白、丝竹空先顺时针方向按揉,再逆时针方向按揉,每一个方向按揉2-3min;(4)用双手拇指同时分别按压上星、承浆两穴1-2min,作为结束手法。注意在手法操作时,力度不宜过大,防止颜面部皮肤损伤。2.4疗程一般为3个疗程。1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再行第2个疗程。3治疗结果2本组60例患者均治疗1-2个疗程,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患侧面

4、部无牵拉抽动,随访3个月无复发56例;显效:面部牵拉抽动,麻木基本消失,在天气及情绪变化时偶有发作1例;好转:牵拉抽动次数明显减少,痉挛持续时间缩短,相邻两次痉挛间隔时间延长2例;无效:症状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98.3%。4体会本病多因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腠理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侵入阳明之经,导致面部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筋肉失于濡养,发为拘急弛纵。《灵枢·官针篇》云:“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本病病位在络脉,宜散针浅刺弱刺激,通过浅表舒缓平和的刺激方法,可达到疏经通络,调和气血,熄风止痉的目的。在散刺时选用长针是想造成牵拉之势,令收

5、缩的面肌得以舒张,有利于抑制抽搐。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从而改善营养供应,促进新陈代谢。本法经济、简便、复发率低,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刘春梅,蔡伟波,许广里.长针浅刺治疗面肌痉挛16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1):37.[2]丁静.祛风解痉汤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42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7):27.[3]白伟,许广里.局部围刺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12(27):1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