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湖北省七市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湖北省七市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ID:16670825

大小:30.1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23

2015湖北省七市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15湖北省七市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15湖北省七市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15湖北省七市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15湖北省七市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湖北省七市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5湖北省七市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湖北省七市(州)高三2015年3月联合调考语  文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颤动(chàn) 联袂(mèi)   道观(guān)  锲而不舍(qiè) B.处方(chǔ)  仲裁(zhòng) 敛衽(rèn)   翘首以待(qiáo) C.鸡肋(lèi)  不啻(cì)    彤云(tóng)  条分缕析(lǚ) D.践别(jiàn)  晕车(yùn)  翡翠(fěi)   意味隽永(jùn

2、)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倥偬   娴静   见往知来   树倒猢狲散 B.皈依   埂塞   心无旁骛   八字没一撇 C.诧异   骀荡   要言不烦   废力不讨好 D.畅销   猎奇   举步维艰   快刀斩乱麻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不良文艺增多,并逐渐大行其道。有的走向了低俗文艺、媚俗文艺、恶俗文艺,甚至   为黄色文艺。这些“伪文艺”   人们的鉴赏视野,刺激人们的感官娱乐。当这些“伪文艺”   文艺阵地后,文艺生态受到很大破坏,优秀作品主导文艺创作的生态格局  。   A.堕落

3、   充斥   蚕食   岌岌可危   B.沦落   充塞   鲸吞   岌岌可危   C.堕落   充塞   蚕食   摇摇欲坠   D.沦落   充斥   鲸吞   摇摇欲坠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思想品德,现行高考政策中,除全国性加分项目外,还包括了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从2015年1月1日起,将减少地方性的大部分扶持性加分及全部鼓励性加分。 B.自去年开始限制“三公消费”以来,公务机市场就迎来了寒冬,公务机订单的违约率大幅增长,客户取消订单或者推迟交付的案例在中国屡见不鲜。 C.开展重点地区社会治安集中整治是一项多部门参战

4、,时间紧,任务重,各参战部门不能各行其是,各自为阵,单打独斗。 D.无论张大千怎样模仿石涛,都会或多或少带有一两分自己的味道,这种味道仅从局部观察是很难体会到的,必须从大局品味,即“远观其气”。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离娄(下)》:“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意思是说话没有事实根据是不好的。这种不好的后果,应该由妨碍贤人得到重用的人来负责。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

5、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 B.《头发的故事》中“头发”代表着中国人民心中长存已久的封建思想。辛亥革命之后,民众除了革去头上的辫子外,社会状态是换汤不换药,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也就是说封建思想在中国人心中是难以除去的。 C.《哈姆莱特》中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因父王暴死回国奔丧,他的叔父克劳狄斯继承了王位,和王子的母亲乔特露德结为夫妇。在官外

6、,人们纷纷传播新王编造的谎话:说老王在花园睡觉时被毒蛇咬死。王子对父亲的死因深信不疑。 D.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战争与和平》是他的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其中塑造的娜塔莎是一个出身贵族,充满浪漫幻想又多愁善感的经典的女性形象。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赵建成   孔子在后世被尊为圣人,享有至上的尊荣,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处处碰壁,甚至发出了“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慨。《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子路

7、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这个晨门与《论语》中其他的隐士都是勇于避世、果于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对孔子的评价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孔子的否定,但对孔子的认识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孔子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而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因此这只能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伟业。但孔子并没有放弃,靠的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8、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它可以追溯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