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ID:16694197

大小:331.3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24

【语文】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语文】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语文】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语文】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语文】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考试结束,将答题卷交回。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其中的“无我之境”和“以物观物”是根据叔本华(德国哲学家)的说法提出的。叔本华认为,人在直观(直觉)中与万物无异,所以说“无我”,说“以物观物”,即指写直觉中的境界。直觉中的境界用触景生情来解释,是比较合适的。从“无我之境”看,实际上就是触景生情。作者当时的心里比较平静,没有什么激情,王国维称这种心境为“物”,这时

2、凭直觉去观察外物,他称为“以物观物”。这时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由于这种感情是由外物引起的,好像是从外物那里传过来的,所以“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实际上,触景生情的“情”还是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所以一接触到某种景物,又被唤起了。比方陶渊明<饮酒》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说“东篱”,说“悠然见南山”,显然有个“我”在,可见“无我之境”还是有“我”的。诗人在《归去来兮辞》里把自己的辞官归隐比做“鸟倦飞而知还”,所以看到“飞鸟相与还”引起了自己的感触,觉得气象很好,是触景生情。元好问<颍亭留别》:“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3、诗人急于想归去,心情并不悠闲。可是他看到寒波淡淡,白鸟悠悠,很悠闲的样子,跟自己的心情并不相同。诗人于是把悠闲的物态写出来,用来同自己的心情对照,起到反衬的作用。当时诗人的心情并不悠闲,这种悠闲的感觉是外界的景物唤起来的,所以也是触景生情。这种情当然也是诗人所本有的,所以能够被外界景物所唤起。“有我之境”指的是诗人当时的心情比较激动,把这种激动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高兴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兴,悲哀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所谓“物皆著我之色彩”,构成缘情写景。像欧阳修《蝶恋花》:“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位女子因为她所想念的人在外游荡不归,无法留住,所

4、以在“无计留春住”中感慨很深,非常悲苦。她把这种感情加到景物上去,把花人格化而去问它,又写花的飘零,12来显示自己的感触。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眷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作者遭到贬谪,把自己悲苦的心情移到景物上去。,所以他看到的是孤馆锁闭,又是在春寒袭人的季节,更是冷寂凄切;听到的是杜鹃哀鸣,又是“斜阳暮”的时候,更显得悲苦。(摘编自《“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1.下列各项诗句所呈现的“境界”,从“有我…‘无我”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B.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

5、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C.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苏轼<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D.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无我之境”是指“以我观物”,以致“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B.“有我之境”是指诗人因心情悲喜的不同,诗所描写对象的感情色彩也相应不同。C.“有我之境”即由于心情的不同,则在对景物的描绘中带上了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D.“无我之境”指外物刺激作者原本平静的心而激起感情,这种感情似从外物传来,达到“物我合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引述陶渊明的《饮酒》一例旨在

6、证明“无我之境”中有“我”的观点。B.引述《颍亭留别》诗是为了阐述“无我之境”实际上就是“触景生情”的观点。C.本文作者对王国维的“‘有我之境,说”的看法基本一致,没有什么不同。D.本文作者对王国维的“‘无我之境’说”的看法基本一致,没有什么不同。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桂萼,字子实,安仁人。正德六年进士。除丹徒知县。性刚使气;屡忤上官,调青田不赴。用荐起知武康,复忤上官下吏。嘉靖初,由成安知县迁南京刑部主事。世宗欲尊崇所生,廷臣力持,已称兴献王为帝,妃为兴国太后,颁诏天下二岁矣,萼乃以二年十一月上疏日:“今陛下奉祖训入继大统

7、,未尝受孝宗诏为之子也,则陛下非为人后,而为入继之主也明甚。考兴献帝,母兴国太后,又何疑?臣闻非天子不议礼;天下有道,礼乐自天子出。”帝大喜,明年正月手批议行。三月,萼复上疏日自古帝王相传统为重嗣为轻故高皇帝法前王12著兄终弟及之训陛下承祖宗大统正遵高皇帝制执政乃无故任己私,背祖训,其为不道,尚可言哉。夫陛下之孝其亲,不在于皇不皇,惟在于考不考。使考献帝之心可夺,虽加千百字徽称,何益于孝?陛下遂终其身为无父人类。”疏上。帝益大喜,召赴京,为翰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