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

ID:16716445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4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_第1页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_第2页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_第3页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_第4页
资源描述: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书是我的精神食粮书是知识海洋里的一瓢水,书是智慧密林中的一片叶。我从孩童时候起,对书就独有情钟。每天当家务活做好了、作业做完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捧起一本书,在昏暗的灯光下贪婪地看我借来的书。小时候,一部《青春之歌》,或《野火春风斗古城》、《红日》、《林海雪原》、《家》、《春》、《秋》、《苦斗》、《三家巷》、《六十年的变迁》、《红旗飘飘》《星火燎原》等等,快的三五天,慢些十来天都能看完;而且是一本接着一本地借、一本接着一本地看。我从阅读红色的革命小说、回忆录开始,逐渐地扩展开来看散文、诗歌、中外名著和理论性的政治论文。参加工作、参军在部队,我照常能

2、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看书;只是结了婚、成了家、有了孩子,书看得少了些;现在早已过花甲之年,书自然看得更少了。但,“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始终不会变。我从书本中吸取营养,我从书本中懂得了如何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一个为人民服务多做奉献的人。现在,居民小区的读书会让我写一篇“我读书,我快乐”的心得体会;恭敬不如从命,我的读书体会就是: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书是我的精神食粮;读书使我明理,读书使我勤奋,读书使我快乐,读书使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一、读书使我明理我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父亲从小生长在农村,在他七岁那年,祖父务工不慎而亡;父亲

3、十三岁那年去了镇上木匠铺里当学徒,其实是当小工干粗活,满师后还必须留在铺里为老板干满五年才能离开。母亲小我父亲十岁,在我母亲三岁那年,外祖母因病而亡,正巧外祖父是我父亲的师傅,在我母亲七岁那年外祖父就将其女儿托付给我父亲和父亲的老妈抚养。我父亲二十多岁时随老乡来沪打工,二十六岁回乡下成亲,第二年将祖母和母亲接来上海;从此成了城里人、城里的打工者。穷苦的农家子女那有书读啊,我的祖母、父母基本上都是文盲,他们没有什么知识,只是为了生存、生儿育女、养家糊口而一辈子的辛勤劳作。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我和我的弟妹这一代有书读了。上学、识字、读书。我从书本中认识了保尔·柯察金(《钢

4、铁是怎样炼成的》)、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卓娅、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以及他们同时代的许许多多英烈们;从书本中知道了向秀丽、江平生……许多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忘我奉献的人。我从书本中认识了鲁迅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1952年,父亲带回厂里党组织发给他的一本书给我看,这本书是胡乔木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书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就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还将在黑暗中摸索。读书使我扩大了视野,认识了世界,认清了旧社会。读书,使我懂得了人性的善与恶,社会的正义与邪恶,人际交往中的正直与虚伪。呵,幼年所读红色小说中的许多英模人物

5、,始终是我学习的楷模,我立志要入队(少先队)、入团(共青团)、入党,像江平生那样,为人民的正义事业多做贡献。读书,确确实实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inYibi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eettheYibintravelneed

6、s.Bus一、读书使我勤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此话一点不假。解放后父亲一直在国营江南造船厂工作,全家虽有了医保,但父亲的工资不高;要养活全家六口人,还需母亲外出帮佣打工。所以,从我懂事的时候开始,我就要做主妇所做的家务事。每天清晨上学之前,刷马桶、生炉子、煮早饭总是我的事;接下来买汰烧,也是我的份内活;下午放学后,还要为老祖母缝补衣袜与浆洗,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做“苦”。晚饭后,洗好碗筷、做完作业之后是我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时候,捧上一本书,入情似的阅读起来,感情会随着小说情节的波动而起伏。那时候,我每天带着饭盒和5、6分的菜金上学,都会剩下2分钱来租书看;书,成了我的好

7、友。但是,我没有《高玉宝》书中主人翁的勇气,我不会喊“我要读书!”从我上学的第一天到我初中毕业,我始终是年级里年龄最小的男生,我的成绩不是出类拔萃的,但可以排在十五名之内。15岁那年我初中毕业,南市区教育局有40个名额可保送应届毕业生上华师大附中,我是被选中的一个。1959年7月上旬的十多天时间里,嵩山中学的班主任、教导处主任、副校长分别三次来到我家做我父母的工作,但我父母三次都不在家,三次接待老师和校领导的是住在我家对面的姑妈。姑妈说得很干脆,“他是长子,要帮他父亲挑担子,即使华师大附中高中是二年制(试点)的,他们家也没那个(经济)条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