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

ID:16730019

大小:58.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8-24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类五年制专业用)前言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

2、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现代化的要求。正文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3、和发展概况。【教学内容】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

4、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19(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课时与方法】总课时6主要特点4其他2授课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目的要求】1.了解古代哲学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的内容及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内容。3.掌

5、握五行的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内容。4.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精气学说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概念(一)精的概念(二)气的概念二、精气学说的内容(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阴阳学说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一)阴阳的概念(二)阴阳的属性(三)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阴阳学说的内容(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相反、阴阳相互抑制削弱。(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依

6、存、阴阳相互促进化生。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19(三)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交感的概念、机理和意义;互藏的概念与意义。(四)阴阳消长:阴阳消长的概念

7、与形式。(五)阴阳转化:阴阳转化的概念、机理与形式。(六)阴阳自和与平衡:阴阳自和的概念及意义;阴阳平衡的概念及维系机制。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四)用于疾病的诊断(五)用于疾病的防治:指导养生、确定治疗原则、分析归纳药物性能。第三节五行学说一、五行的概念(一)五行的概念(二)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归类的方法、结果和意义。二、五行学说

8、的内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相生相克的概念、次序;母子关系及所胜所不胜关系。(二)五行制化与胜复:制化与胜复的概念、规律和意义。(三)五行相乘与相侮:相乘与相侮的概念、次序、形成原因和相互关系。(四)五行的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及母。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