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管理对于平衡收益与风险的作用分析

资产负债管理对于平衡收益与风险的作用分析

ID:1674163

大小:8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资产负债管理对于平衡收益与风险的作用分析_第1页
资产负债管理对于平衡收益与风险的作用分析_第2页
资产负债管理对于平衡收益与风险的作用分析_第3页
资产负债管理对于平衡收益与风险的作用分析_第4页
资产负债管理对于平衡收益与风险的作用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资产负债管理对于平衡收益与风险的作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资产负债管理对于平衡收益与风险的作用分析【摘要】入世后,为了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进而达到银行整体盈利的目的,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商业银行应该更加重视管理模式转变问题,即从目前不适应银行竞争需要的粗放管理模式转向以风险资本管理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模式。本文将从商业银行整体盈利能力内涵界定入手,通过银行信贷规模规避和保险债权计划两个方面的叙述分析,来讨论在平衡收益和风险过程中,资产负债管理的作用所在。【关键字】整体盈利;信贷规模;银信合作理财;保险债权计划资产负债管理对于平衡收益与风险的作用分析【摘要】入世后,为了实

2、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进而达到银行整体盈利的目的,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商业银行应该更加重视管理模式转变问题,即从目前不适应银行竞争需要的粗放管理模式转向以风险资本管理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模式。本文将从商业银行整体盈利能力内涵界定入手,通过银行信贷规模规避和保险债权计划两个方面的叙述分析,来讨论在平衡收益和风险过程中,资产负债管理的作用所在。【关键字】整体盈利;信贷规模;银信合作理财;保险债权计划一、银行整体盈利能力提高的内涵界定银行整体盈利能力的提高,其内涵与以前所说的银行盈利能力有所不同。以前提出的银行盈利能力仅指

3、的是当期盈利能力,没有考虑其他一些调整因素,比如风险调整因素、资本收益因素等等。而这里所提出的银行整体盈利能力的提高则至少包括以下内涵:(一)经风险调整的盈利能力。这种盈利能力的衡量必须要加上风险因素,也即经风险调整后的盈利能力。如果不把盈利中的风险承担成本一并衡量,那将会导致决策层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失去正确的判断。(二)合规性基础上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的提高不能以损害合规性指标为基础,比如要符合监管当局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存贷比指标等等。(三)可承受风险基础上的盈利能力。虽然说商业银行经营的就是风险,通过经营风险来获

4、得盈利,但这个获利是建立在总体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的,不能是风险失控状态下的获利。因为一旦失控的风险转化为现实损失,银行就要被关门清盘。二、银行信贷规模规避的风险探析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下滑态势,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信贷快速增长过后,随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微调”,我国商业银行的货币信贷投放行为受到抑制。商业银行转而加强与信托公司合作,开发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也愈演愈烈。一、银行信贷规模规避的主要方式(一)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

5、是规避信贷规模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规避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以银行自身存量贷款为标的发行信托理财产品,银行再购买该理财产品;二是购买他行的信托理财产品;三是先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后再发放贷款。自2005年第一款银信合作产品问世至今,我国银信合作市场快速发展,产品发行量持续上升,其中,2009年12月发行639款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刷新了银信合作产品的单月发行纪录。此后,随着有关银信合作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2010年1月发行量大幅下跌,但此后连续数月出现反弹。去年下半年以来,银信合作理财产品都处于比

6、较低的发行数量。(二)信贷资产转让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转让的标的为已贴现的票据资产或贷款资产包;信贷资产转让的卖出方一般为商业银行、信用社、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分为买断型、回购型和双买断式三种形式。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转让双方根据协议约定转让信贷资产,资产转让后,借款人向资产买入方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风险也由买入方承担。在这种方式下,债权人由信贷资产卖出方变为买入方。这种转让方式也被称为“真实出售”。回购式则是指转让双方在信贷资产转让协议中约定,在某一日期以约定的价格转让资产,同时卖出方约定在未来特定时点日

7、由卖出方按约定价格无条件地购回该项信贷资产,在回购式转让交易中,信贷资产的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信贷资产仍然在卖出方的资产负债表中。双买断式则是交易双方同时签署两项独立的买断式合同,一项是即期合约,转出方将信贷资产售予转入方,另一项是远期合约,转入方在约定时日将原信贷资产按约定价格返售予转出方。二、信贷规模规避的风险及影响探析(一)信贷资产转让增加了转出银行的个体风险。信贷资产“买断”后,从法律上讲银行就应该不再承担违约风险。但从实际操作来看,银行将信贷资产转出后,银行往往还继续承担着贷后管理、到期收回等责任,当贷款

8、无法到期偿还的时候,银行出于声誉等多方面考虑,还会在实质上承担着理财产品的违约责任。而当信贷资产转出资产负债表后,资本和拨备要求都会下降,实质上是降低了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二)对银行业监管有效性产生影响。银行通过信贷规模规避,可以调整指标数据,导致数据值与银行实际风险情况出现偏差,对银行业监管有效性产生影响。(三)降低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效果。信贷规模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