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ID:16748881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4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能力提升练(十五)(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45分钟,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致命的江南潘向黎读诗可能尚不明显,读词,简直触目就是“江南”。对这个词有着强烈的偏爱,觉得它唤起的是温润而明媚的印象,而且连它的字形都那么亭匀有致,音节也那么悦耳动听。六岁时第一次到杭州,于是对江南的最早的印象就是那柔柔的柳丝、明媚的西湖,还有父母温暖的双手。那真是绝好的启蒙教育。有人说,在历史上“杏花春雨江南”总不是“骏马秋风塞北”的对手,纤柔的南方一次次败给骁勇的北方。如果这是宿命,我想大多数江南人宁可接受这样的命运,也要守

2、着江南,寸步不离,永不叛逃。最早记得的是白居易的《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关于江南流传最广、最艺术的广告。而最浓艳销魂的是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是写给江南的情书,表达的已经是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的爱恋了。韵味深长、风神独具的是皇甫松的《忆江南》:“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在烛火黯淡的光线下,在有着美人蕉图案的屏风边,诗人梦见了江南。梅

3、子黄熟的时节,夜雨潇潇,诗人(或有人)在船上吹着笛子,桥上传来低低的吴侬软语。这是个笼罩着迷蒙烟水汽的世界,既温暖又惆怅,既迷离又清新。这是画境,是诗境,也是梦境。江南如果仅仅使人难忘难舍、魂牵梦萦,那还不足以称“致命”。但是江南似乎真的是“致命”的。它可以使人放弃前途。辛弃疾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水龙吟》)”提到的季鹰,名叫张翰,西晋人。《世说新语·识鉴篇》说他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就说:“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弃官南归。这就是著名的莼鲈之思的典故。后来我们知道这是一个

4、看清形势的聪明人脱身的借口,但是谁能否认,莼鲈之思,也是张翰决定的原因之一?因为我始终相信,江南作为人性的栖居之地,有着这样的魅力,让人平息尘心俗念,放弃对仕途经济的热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是这种选择的另一个版本,稍涉香艳而已。它可以使人放下刀戈、率众来降。丘迟的一篇《与陈伯之书》,是一篇招降书,写得文采斐然,情景交融,动人心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恨!”逃奔北魏的陈伯之读了,抵挡不住乡思的攻势,率八千人来降。与其说这是文学的胜利,不如说是江南的胜利。它甚至是

5、江山变色、生灵涂炭的缘起。柳永的《望海潮》将江南的繁华旖旎写到了十分,“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传说金主完颜亮读了这首词,慕西湖胜景,就起了挥鞭渡江、立马吴山之意。我不怀疑江南有这样的吸引力,会让人起觊觎之心,但是将王朝的覆灭,归罪于一阕词,未免荒谬。朱东润先生说得公允:“说金主受一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于此可以说明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但是这都是前尘往事了。留下来的只是关于江南的美丽的咏叹,只是关于江南的千古传说。江南,是一个文化的空间,一个人性的空间,

6、是中国人永远的梦境。在这里,我们滤去了现实中的不洁、不美、所有的缺憾,只留下山明水秀,草长莺飞,才子佳人,美酒佳茗……虽然那些笙箫吟唱的烟波画船已经去得很远。(选自《才女书·百篇女性散文经典》)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江南不让塞北,且成为历代文人骚客笔下永恒的主题,他们不仅在诗词歌赋中浓缩了这一意象,而且经过竞相歌咏,渐渐形成了一种诗学传统。4B,“江花”“江水”承载着江南特有的招牌景致,而“垆边人月”“皓腕霜雪”等场景散发着中国文化最深处的芬芳气息,引发了无数人有关江南的心事与情思。C.“

7、让人平息尘心俗念,放弃对仕途经济的热衷”,作者借解释张翰隐退的原因,表明自己顿悟世事、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D.“逃奔北魏的陈伯之读了,抵挡不住乡思的攻势”一句,说明了乡思、乡愁是陈伯之心中最柔软的一角和最本能的情感,同时也是他人生的最终归宿。E.作者穿越历史的时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南的美景,抒发了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并从人性和文化等方面阐释了江南的精神内涵。解析:A项,“江南不让塞北”有误,与原文第二段“有人说”的观点相矛盾;C项,“表明自己……人生态度”有误,此处只能说明作者认同江南的魅力;E项,“抒发了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

8、不当,应为“抒发了对江南的爱恋之情”。答案:BD2.作者为什么说江南“使人难忘难舍、魂牵梦萦”?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