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压力一个出口”大学生压力应对主题班会方案

“给压力一个出口”大学生压力应对主题班会方案

ID:16755768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4

“给压力一个出口”大学生压力应对主题班会方案_第1页
“给压力一个出口”大学生压力应对主题班会方案_第2页
“给压力一个出口”大学生压力应对主题班会方案_第3页
“给压力一个出口”大学生压力应对主题班会方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给压力一个出口”大学生压力应对主题班会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给压力一个出口”——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方案【主题】理性抗压,健康成长【时间】2011年5月25日——6月8日【地点】室内或户外均可【形式】讨论、交流、分享【主持人】班主任或朋辈辅导员【目的】通过班会讨论、分享,引发学生对大学生压力的关注和思考,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形成理性抗压、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活动操作示范】一、班主任做开场引导(参考: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生存发展相关的事件。从心理学角度,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毋庸置疑,我们都有过不同的压力体验。处于特殊生活环境和特定年龄阶段的大学生,他们在面对这个急剧变化的

2、时代去承担自己的使命和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时,会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往往与各类学习生活问题纠缠在一起,表现在学习、交往、恋爱、择业就业的各个方面。压力存在于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有效的应对压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有的同学能轻松应对,积极抗压,从而获得了更远的发展;有的同学在压力面前,选择逃避、放纵自我等方式,最终被压力所打垮;而有的同学无法及时调节压力,从而导致了心理障碍。为了使我们能正确认识压力和应对压力,今天我们来召开“理性抗压,健康成长”的心理主题班会。)二、思考讨论认识(大学生)压力(一)压力的定义(参考:承受压力的能力而异。同

3、一个人,可因不同的身体状况或心境状况而承受能力不同。这说明,所谓压力,并不单纯是客观实践自身,而且更多的成分是人们的主观体验。也就是说,压力应当是一种体验到的东西,它无法抛开主体而单独存在。假如一个事件发生了,但主体对其漠视,毫不关心,或已经意识到刺激的存在,但认为不值得认真对待。这时,压力就无从谈起。对压力的定义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的过程。)(二)(大学生)压力源的种类1、主持人引导学生进入话题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

4、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参考:同学们都在大学校园里度过了很长一段时光了,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觉得自己身上的压力重大,或是在重大事件面前体验着焦躁不安的情绪。你们觉得自己在什么方面体会的压力最大,什么最困扰自己?】2、学生自由发言3、主持人对学生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参考:同学们刚才提

5、到的压力主要集中在学习与工作、爱情、身体健康与家庭状况、人际关系、就业与规划等方面,在心理学上,引发压力事件的性质可非为三类——1、生物性压力源(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人生存与种类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噪音、睡眠剥夺、气温变化等);2、精神性压力源(这时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等);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可分为: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家庭长期冲突、战争;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等)。在很多

6、时候,同学们的心理压力不仅来源于单一性的压力源,而是由多种压力源交织在一起,所以在我们压力重大的时候,审视剖析一下自己的压力体验的原因,我们会发现生物性的压力源有可能不是造成我们压力体验最重要的原因,我们的认知结构(精神性的压力源)才是我们真正焦虑痛苦的原因。】(三)压力的内省体验【参考:我们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里,为此我们随时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互不相容的、互相排斥的甚至针锋相对的事物,心理作为现实的反映,便把它们引入我们的脑海,在我们内部世界里形成动机冲突、目的冲突,以致在我们心理,形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无法选择的心态。当一个人处于此种境遇时,便会体验到苦恼和

7、焦躁不安,这时,我们说他正体验着压力。为了对压力的内在体验有更深刻的认识,心理学家米勒将内心冲突分为四大类:双趋冲突(当两件有强烈吸引力,但两者又不相容的事物出现在面前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趋避冲突(当一个人想达到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但达到该目标却又极大危险,“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双避冲突(当一个人面临两种不利的情景,便体验到双避冲突的压力,“前有狼后有虎”)、双重趋避冲突(由两种可能的选择引起,当两种选择都是有利又有弊,如“读研与工作”)】(四)压力的作用(参考:一听说“有压力”,同学们可能觉得这个人正在面临危机。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有压力就是件坏事?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