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软件学习及阻抗匹配电路的仿真设计

ads软件学习及阻抗匹配电路的仿真设计

ID:1677180

大小:1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3

ads软件学习及阻抗匹配电路的仿真设计_第1页
ads软件学习及阻抗匹配电路的仿真设计_第2页
ads软件学习及阻抗匹配电路的仿真设计_第3页
ads软件学习及阻抗匹配电路的仿真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ads软件学习及阻抗匹配电路的仿真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ADS软件学习及阻抗匹配电路的仿真设计专业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3班姓名:学号:一、实验内容用分立LC设计一个L型阻抗匹配网络,实现负载阻抗(30+j*40)(欧姆)到50(欧姆)的匹配,频率为1GHz。二、设计原理阻抗匹配是指负载阻抗与激励源内部阻抗互相适配,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的一种工作状态,它反映了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之间的功率传输关系。要实现最大的功率传输,必须使负载阻抗与源阻抗匹配,这不仅仅是为了减小功率损耗,还具有其他功能,如减小噪声干扰、提高功率容量和提高频率响应的线性度等。通常认为,匹配网络的

2、用途就是实现阻抗变换,就是将给定的阻抗值变换成其他更合适的阻抗值。基本阻抗匹配理论:——(1)——(2),由(1)与(2)可得:——(3)当RL=Rs时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此时为阻抗匹配状态。无论负载电阻大于还是小于信号源内阻,都不可能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且两个电阻值偏差越大,输出功率越小。广义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概念可以推广到交流电路,当负载阻抗ZL与信号源阻抗Zs共轭时,即ZL=Zs,能够实现功率的最大传输,称作共轭匹配或广义阻抗匹配。  如果负载阻抗不满足共轭匹配条件,就要在负载和信号源之间加一个阻抗

3、变换网络N,将负载阻抗变换为信号源阻抗的共轭,实现阻抗匹配。三设计过程1、新建ADS工程,新建原理图。在元件面板列表中选择“Simulation S--param”,在原理图中放两个Term和一个S-Parameters控件,分别把Term1设置成Z=5Oohm,Term2设置成Z=30+j*40ohm,双击S-Parameters控件,弹出设置对话框,分别把Start设置成10MHz,Stop设置成2GHz,Step-size设置成1MHz。2、在原理图里加入SmithChartMatching控件,并

4、设置相关的频率和输入输出阻抗等参数。3、连接电路。4、在原理图设计窗口,执行菜单命令tools->Smith Chart,弹出Smart Component,选择“Update SmartComponent from Smith Chart Utility”,单击“OK”。 5、设置Freq=0.05GHz,Z0=50ohm。单击DefineSource/loadNetworkterminations按钮,弹出“Network Terminations”对话框,设置源和负载阻抗,然后依次单击“Apply”

5、和“OK”。6、采用LC分立器件匹配。7、单击“Build ADS Circuit”按钮,即可以生成相应的电路。8、进行仿真,要求其显示S(1,1)和S(2,1)单位为dB的曲线。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结论:1、经过仿真之后,从第一种匹配网络得到的S(1,1)和S(2,1)的曲线可以看出,在小于0.8GHz的时候,效果很差,随着频率的增加,在1GHz的时候,几乎达到理想的匹配,即没有反射波。再随着频率的增加,效果稍微变差,但总体效果还是很不错的。2、经过仿真之后,从第二种匹配网络得到的S(1,1)和S(2,

6、1)的曲线可以看出,在频率达到1GHz的时候,加入L型匹配网络之后的电路中没有反射,即能被全部传输,达到最大传输功率,此时达到了很好的匹配效果。但随着高于1.2GHz之后,其匹配效果逐渐变差。3、以上四种情况都能在中心频率上达到理想的匹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