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

ID:16788284

大小:131.0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8-24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_第1页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_第2页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_第3页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_第4页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找到“桃花源”。不同的“桃花源”,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A.钟灵毓秀按图索骥映射B.海市蜃楼按图索骥折射C.海市蜃楼顺藤摸瓜折射D.钟灵毓秀顺藤摸瓜映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2、第一处,“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用在此处恰当;“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的优秀人物。第二处,“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按图索骥”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这里取“按图索骥”的第二个义项。第三处,“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间接反映出来;“映射”是“照射”的意思,根据语境,应选“折射”。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逐字解释词语,运用词语结构特点把握词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②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词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

3、象;④弄清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下列三副对联分别送给金榜题名、喜结良缘、乔迁新居者,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甲:画栋倚云呈异彩,花灯映月放光辉。乙:春风堂上双飞燕,丽日池边并蒂莲。丙:蟾宫折桂立苍穹,北斗凌云横碧水。A.甲—金榜题名乙—喜结良缘丙—乔迁新居B.甲—乔迁新居乙—金榜题名丙—喜结良缘C.甲—乔迁新居乙—喜结良缘丙—金榜题名D.甲—喜结良缘乙—乔迁新居丙—金榜题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抓住对联里的关键

4、词甲:“画栋倚云”“花灯映月”可体现“新居”;乙:“双飞燕”“并蒂莲”可体现“良缘”;丙“蟾宫折桂”“北斗凌云”可体现“金榜题名”。20拟写对联要注意:1.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贴在右侧的称为上联,贴在左侧的称为下联,贴在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内容是横着书写的。2.讲究对仗工整;对联的对仗除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外,还要求句法相似。句法相似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句式相当,词类相同,结构相应。句式相当,指上联如果是四、三句式,下联也必须是四、三句式;如果上联是二、四句式;则下

5、联也必须是二、四句式。3.讲究平仄。对联的平仄,与旧体诗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基本上一致。强调平仄,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有音律和谐美。对联的平仄要求平对仄,仄对平。也可以“一三五不论”(即句中第一、第三、第五等处于单数位置的字可以放宽要求),但是要“二四六分明”(即处于句中第二、第四、第六等双数位置的字必须严格按平仄要求)。所谓平仄,古代的“平”指的是平声,“仄”指的是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的平仄是指按普通话的读音来分的,一、二声(即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三、四声(即上声和去声)为仄声。【考点定位】

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下列各句中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远远望去,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B.夕阳下的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畅直的线条流泻着,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尘滓,像用巨大的筛子筛过。C.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D.一笔而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

7、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画作包孕了天地间的灵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虽有“像”字,但无比喻手法。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1.表示比较2.表示举例3.表示猜测。【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各句中,所引名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

8、,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诗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美好的事物。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面对皇帝的退缩、士大夫的排挤和世人的辱骂,心灰意冷的王安石选择了隐居。C.“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梅葆玖是梅兰芳的第九子,他不仅继承了20“梅派”的精湛技艺,而且形成了新风格。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中秋佳节,夫子庙游人如织,怎奈天公不作美,突降的大雨让游客们扫兴而归。【答案】C【解析】试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