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围题卷试题

【语文】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围题卷试题

ID:16790400

大小:204.14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8-24

【语文】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围题卷试题_第1页
【语文】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围题卷试题_第2页
【语文】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围题卷试题_第3页
【语文】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围题卷试题_第4页
【语文】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围题卷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围题卷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佩缤纷其繁饰兮,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国恒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二章》)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

2、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答案】⑴芳菲菲其弥章⑵俯察品类之盛⑶官盛则近谀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⑸樯橹灰飞烟灭⑹小园香径独徘徊(每处1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弥”“察”“谀”“樯橹”“徘徊”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论文(下)袁宗道爇香者,沉则沉烟;檀则檀气。何也?其性异也。奏乐者钟不藉鼓响,鼓不假钟音,何也?其器殊也。文章亦然,有一派学问,则酿出一派意见;有一种意见,则创出一般言语;无意见,则

3、虚浮,虚浮则雷同矣。大喜者必绝倒,大哀者必号痛,大怒者必叫吼动地,发上指冠。惟戏场中人,心中本无可喜事,而欲强笑;亦无可哀事,而欲强哭,其势不得不假借模拟耳。今之文士,浮浮泛泛,原不曾的然做一项学问,叩其胸中,亦茫然不曾具一丝意见,徒见古人有立言不朽之说,又见前辈有能诗能文之名,亦欲搦管伸纸,入此行市联篇累牍,图人称扬。夫以茫昧之胸,而妄意宏钜之裁,自非行乞左马之侧,募缘残溺,盗窃遗矢,安能写满卷帙(篇幅)乎?试将诸公一编抹去古语陈句,几不免于曳白矣。其可愧如此,而又号于人曰:引古词,传今事,谓之属文。然则二典三谟,非天下至文乎?而其所引,果何代之词乎?20余少时,喜读沧溟、凤

4、洲二先生集。二集佳处故不可掩,其持论大谬,迷误后学,有不容不辨者。沧溟赠王序,谓“视古修辞,宁失诸理”。夫孔子所云“辞达”者,正达此理耳,无理则所达为何物乎?无论典谟、《语》、《孟》,即诸子百氏,谁非谈理者?道家则明清净之理,法家则明赏罚之理,阴阳家则述鬼神之理,墨家则揭俭慈之理,农家则叙耕桑之理,兵家则列奇正变化之理。汉、唐、宋诸名家,如董、贾、韩、柳、欧、苏、曾、王诸公,及国朝阳明、荆川,皆理充于腹,而文随之。彼何所见,乃强赖古人失理耶?凤洲《艺苑卮言》,不可具驳,其赠李序曰:“六经固理之区薮也,已尽,不复措语矣。”沧溟赖古人无理,而凤洲则不许今人有理。何说乎?此一时遁词,

5、聊以解一二识者模拟之嘲,而不知其流毒后学,使人狂醉,至于今不可解喻也。然其病源则不在模拟,而在无识。若使胸中的有所见,苞塞于中,将墨不暇研,笔不暇挥,兔起鹘落,犹恐或逸,况有闲力暇晷,引用古诗句耶?故学者诚能从学生理,从理生文,虽驱之使模,不可得矣。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奏乐者钟不藉鼓响藉:凭借B.入此行市联篇累牍市:贩卖C.谁非谈理者非:责怪D.不可具驳具:全部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的文学主张的一组是()(3分)①试将诸公一编抹去古语陈句,几不免于曳白矣②其持论大谬,迷误后学,有不容不辨者③理充于腹,而文随之④此一时遁词

6、,聊以解一二识者模拟之嘲⑤然其病源则不在模拟,而在无识⑥从学生理,从理生文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③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宗道对那些“茫然不曾具一丝意见”,只是乞灵古人的作者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抨击。B.袁宗道对沧溟、凤洲两位先生作品的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C.袁宗道一针见血地指出复古派的病源“不在模拟,而在无识”。D.袁宗道认为只要有自己的“理”,则写文章“将墨不暇研,笔不暇挥”,“虽驱之使模,不可得矣”。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大怒者必叫吼动地,发上指冠。(3分)②故学者诚能从学生理,从理生文,虽驱

7、之使模,不可得矣。(3分)20【答案】2.C3.D4.B5.①(3分)大怒的人一定叫吼震动大地,头发向上顶起帽子。(“必”译为“一定”1分,“指”译为“竖起”“顶起”1分,句意通顺1分。)②(3分)所以做学问的人如果能从学习中产生道理,从道理上产生文章,即使驱赶着他们去模仿,也不可能做到了。(“诚”译为“果真”“如果”1分,“虽”译为“即使”1分,句意通顺1分。)【解析】2.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