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对比

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对比

ID:16791828

大小:365.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24

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对比_第1页
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对比_第2页
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对比_第3页
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对比_第4页
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对比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比较及启示作者:杭品厚  时间:2010-08-18   浏览次数:3609次  摘 要:美国次贷问题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被认为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它给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重要影响。本文比较本次金融危机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起源地、货币制度环境、政府救市政策、形成原因等方面的异同点,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危机的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差异,相似性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都给世界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两者都带来了股市崩溃、高失业、银行倒闭、通货紧缩等危害。对当前金融危机和大萧条进行比较,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和把

2、握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两次危机的差异性  (一)危机起源地不同。本次金融危机是美国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和房地产泡沫导致大型金融机构纷纷倒下,进而引起全球流动性的紧缩。在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前,房地产自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成为美国经济又一轮增长引擎,同样出现了近八年的长期繁荣。美联储长期低利率政策造成世界范围内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再次威胁经济发展信贷急速膨胀引发过度消费,并导致房市泡沫过度膨胀而破灭。资本市场中高度衍生化的金融产品设计者的道德缺失和投资者的贪婪同样聚集大量金融风险,金融杠杆率过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促成了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全面崩溃,尤

3、其是几百万亿美元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崩溃,直接消灭了大批流动性,更为严重的是,金融机构或破产或转型或追求资产安全,纷纷在场外金融衍生品上去杠杆化,使各国央行释放的流动性陷入“流动性黑洞”,全球一度陷入流动性枯竭的局面。  关于大萧条的起源地,笔者以为大萧条虽以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股市的崩溃为导火索,但德国等欧洲国家都在1929年之前就遭受了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袭击,这说明当时欧洲经济危机至少部分独立于美洲发展,大萧条若简单地解释为是以美国为起源地是有失偏颇的。以德国为例,在一战后它的财政金融就一直处于混乱状态。从1919年到1923年,德国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巨

4、额的战争赔款和数百万的退伍军人使政府有限的财政收入不堪重负。到1923年底,年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最高的百分之1,820亿,当时的价格水平平均是1913年的1.26万亿倍。1924年在“道威斯计划”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

5、s,acceptingonlythelender的鼓励下,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德国,德国工业设备得以普遍更新,生产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然而从1927年起,德国又显露出工业危机的端倪。由于沉重的债务和赔款偿付,德国国内市场狭小,巨大的新增生产能力必须在高速出口增长中实现。而美、英、法等国既要德国的赔款,又拒绝进口德国的工业品,使德国的巨额投资利润无法实现。1929年3月英国裴熹爵士在全国贸易会议发出警告说:“我们正遭到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威胁。由于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政府采取贸易限制政策,以致债务国无法还债,我们正面临着这种危机。我们现已无法阻止一次金融崩溃。那些贷款国

6、家的钱收不回来。”  (二)两次危机的货币制度环境不同。本次金融危机与当前的货币制度紧密相关。1976年IMF通过《牙买加协定》,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实行浮动汇率制,宣告了牙买加体系时代的到来。尽管美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并没有改变。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其发行不受任何限制,美国几乎可以无约束地向世界倾销其货币,但其偿还却因为汇率的“浮动”得不到保障。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美国政府采取“双赤字”政策并大量发行货币。1971~2007年美国经常收支逆差累计为67,841亿美元,而其中2001~2007年为47,748亿美元,占70

7、.4%。与此同时,“9·11”后,美国为了军事扩张而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导致财政赤字急剧上升,2004年、2005年财政赤字连续两年4,000亿美元。美国政府一方面通过这种支付贸易逆差的方式,越来越大规模地向世界输出美元;另一方面又通过财政赤字的方式源源不断地向国内输入美元。其他国家大量贸易顺差并成为债权国时,在没有其他国际货币可选择的情况下,又以购买美国国债、机构债等形式回流美国,从而进一步推高了资产价格并促进了美国国民的过度消费。  大萧条与当时的国际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