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论gdp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论gdp增长与经济发展

ID:1680390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论gdp增长与经济发展_第1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论gdp增长与经济发展_第2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论gdp增长与经济发展_第3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论gdp增长与经济发展_第4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论gdp增长与经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论gdp增长与经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经济学中国经济论文题目:论GDP增长与经济发展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2003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中国发展总体状况良好,如国有经济不但得到巩固、经济总量持续攀升等。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有些矛盾和问题在这一时期逐渐突出出来(如收入分配差距加大、消费结构现代化等),而成为焦点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人均GDP1000美元;经济社会状况;发展中的隐患    1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前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003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

2、,中国发展总体状况良好:  (1)基本经济制度基础——国有经济不断巩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备,经济秩序日益稳定。国企的改革进展顺利,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势头未减,经济总量连续迈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长率,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03.2亿元人民币(折合132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七位;人均9101元人民币(折合1024美元),人均GDP突破一千美元。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以及国家相关中长期计划数据表明,我国未来15-20年时间,将继续保持7-9%的高增长率,中国将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

3、平。  (3)产业结构呈不断优化趋势。  近十多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由“八五”期间的年均增速4.2%下降到“九五”期间的3.5%,此后进一步下降,大大低于同期GDP9.7%的增速,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23%迅速下降至2002年的15%,2003年至今又下降了2个百分点。与之相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速则明显加快,第二产业增速最为迅猛,1990年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仅为7717亿元,而2002年陡增至53541亿元,增速高达12.7%,远高于同期GDP增速,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43%,上升至51%。第三产业该

4、时期发展也较大,199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814亿元,而到2002年增加到35133亿元,其8.9%的增幅略低于同期GDP的增幅,但所占比重却没有下降,基本保持平衡。  (4)消费结构开始朝着质的方向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2004年9月底,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33台,电冰箱90台,空调器69台,录放像机18台,组合音响28台,摄像机3.1台,钢琴2.2台,家用汽车2.1辆,家用电脑32台,移动电话109台,比较接近发达国家“关键发展期”初期的水平,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城乡居民在告别了“生存型”以后,已逐步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的精神文化消费,它已成为小

5、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5)政府科教投入有所增加,教育科学事业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提高财政性教育投入,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由1980年占当年GDP的2.5%(114亿)上升到2004年的3.1%(3850亿),教育基础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教育水平有一定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95年的10.3%提高到2003年的17.7%,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已由1995年的24人提高到2003年的86.3人。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增长也较大,1978年国家财政用于科研的经费仅5289万元,而到2004年,则猛增至11.68亿

6、元,即便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这期间中国用于科研的经费也增长了近20倍。    2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新自由主义影响力仍然较大,使政府主导型的基本经济制度面临挑战。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也受到世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各种怀疑甚至否定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论甚嚣尘上,其核心的观点便是经济私有化,其主要表现为:鼓吹私有制优于公有制;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不能兼容;宣扬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是非国有化以及将我国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与私有化混为一谈等。  (2)存在经济过热苗头,通货膨胀压力很大。  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经济增

7、长率,使中国经济出现经济过热苗头,尤其是2003年以后,从2003年10月起,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结束了连续20多个月的负增长,由负转正,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1个百分点多一些,这意味着中国开始出现摆脱通货紧缩的迹象。2004年底开始的房地产热、矿产资源价格上涨,促使各种原材料价格陡增,社会固定资本投资也呈迅猛上升势头,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已经显露过热的苗头了,与之相呼应的便是通货膨胀的压力日益增大。  (3)产业结构虽有改善,但农业占GDP的比重仍然很大,农民数量以及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仍居高不下,这给中国完成向现代社会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