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左派、伪自由民主派和伪法治派批判

伪左派、伪自由民主派和伪法治派批判

ID:16836977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5

伪左派、伪自由民主派和伪法治派批判_第1页
伪左派、伪自由民主派和伪法治派批判_第2页
伪左派、伪自由民主派和伪法治派批判_第3页
资源描述:

《伪左派、伪自由民主派和伪法治派批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伪左派、伪自由民主派和伪法治派批判2011-11-1818:21:32浏览249次 

2、 评论0条伪左派、伪自由民主派和伪法治派批判中国有太多的伪左派、伪自由民主派和伪法治派。考察其历史文化根源,无非是“修齐治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考察其思想根源,无非是希望能够集权力、金钱和学术地位于一身(领主与教主合一、人身财产的奴隶主兼思想的奴隶主)的权贵意识,渴望成为“大官兼大款兼大腕”、至少也占其一并与其他权贵结成官商学联盟;考察其形成过程,实际上都具有偶然性,即偶然选

3、择了左派或自由民主或法治立场,为了出人头地就不得不坚持下去、并走向极端。其实,伪左派、伪自由民主派和伪法治派都是权贵派、专制派、人治派,只不过伪左派表面上代表平民、草根,以下层社会的代言人自居,实际上渴望有朝一日通过“代表”下层社会掌权而成为奴隶主(自己由“民”变“主”);伪自由民主派表面上反对强权、口号上追求自由民主,以自由民主的代言人自居,实际上渴望有朝一日通过经济权力或学术权力控制政权(自己由“民”变“主”);伪法治派表面上反对人治,以法治的代言人自居,实际上渴望有朝一日通过法治的途径以“法律

4、人”取代“政治家”掌权(自己由“民”变“主”后的人治)。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需要区分公域和私域,公域讲民主、私域讲自由(私域与民主无涉)、混合域则自由民主兼顾;其次需要区分基层民主与代议制民主,将代议制民主建立在基层民主基础之上,实现民主的双层运行;第三需要区分法治与法律人之治,将法治与自由民主结合起来,实现建立在自然法(社会正义观)基础之上的常识、法理与法律的统一。  附:孔庆东事件相关评论两则===========================“教授骂人”有触道德法律底线之嫌 新华社记

5、者黄冠   连日来,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用三句粗话拒绝记者采访、并通过微博炫耀粗话的事件,引起舆论哗然。北大宣传部回应称已经找孔庆东了解情况,事件正在调查中。如此把粗鲁当个性的公共舆论事件,值得关注。  拒绝采访,不是任意谩骂记者的借口。在我国,依法采访是国家赋予新闻记者的权利。作为一名教授,用粗话骂记者、通过微博向公众炫耀,缺乏对公德的基本尊重,缺乏学者基本的表达理性,不仅有辱作为教授的节操和尊严,而且缺失起码的公民素质,令人汗颜。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北大吸引一代代学子的独特传统。但是,“

6、并包”的是文明而不是粗鲁、是进步而不是恶俗,“自由”的是学术而不是谩骂、是建设而不是破坏。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  顶着教授的

7、光环,孔庆东借骂人挑起舆论事件,已经不止一次。他多次出口成“脏”,用“雷人”话语挑动公众的神经。北大即便能够包容“骂人教授”,也决不应纵容无视公德的“教授骂人”现象。  作为人民教师,所作所为应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应当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情形的,应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8、。  一些所谓的“文化名人”借“语不惊人死不休”自我炒作,一些公共舆论平台却甘愿为其“搭梯子”,这其中不乏商业炒作之嫌。个别媒体在报道“教授骂人”的同时,还制作“雷人”标题,以“审丑”吸引“眼球”。  作为教授,理应“为人师表”,传播先进文化;作为公众人物,也有责任遵守公德,维护公序良俗;作为媒体,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否则,刻意炒作将有悖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法制日报2011年11月

9、11日第一版    孔庆东事件,不劳权力干预 于立生    连日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用三句粗话拒绝记者采访、并通过微博炫耀粗话的事件(简称“三妈的”事件),引起舆论哗然并持续发酵。新华社11日发表评论,敦促北大解聘孔庆东。围绕该不该解聘孔庆东,北大学生俨然分成两派,观点对垒,但以在“北大未名BBS”网站上发帖数量计,“倒孔派”人数远大于“挺孔派”。(《三晋都市报》11月15日报道)   孔庆东作为公众人物、北大知名教授,本当谨言慎行,为公众作示范,结果却是在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