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办坏事的经济学分析

好心办坏事的经济学分析

ID:16838382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5

好心办坏事的经济学分析_第1页
好心办坏事的经济学分析_第2页
好心办坏事的经济学分析_第3页
好心办坏事的经济学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好心办坏事的经济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好心办坏事的经济学分析案例1:从2010年12月12日开始,发改委发布《关于降低头孢曲松等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一些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大幅降低。发改委此举是为了让老百姓能买到便宜药。然而,降价令实施一周以来,在天津,记者发现了一个怪现象,相当一部分限价药从药店消失了。(摘自12月22日《中国之声》)当年出现这种怪现象的,不只是天津。在深圳、台州、哈尔滨等地,都传来了类似新闻。客观地说,这已不算是新闻。只要政府降价令一下来,那些名列榜单的药物马上就消失。这个是表面上的好现象么。还是完全相反,好心办了坏事呢。政府机构出台降价政策,本意是让公众受益,可以买到更便宜的药。但尴

2、尬的是,由于生产者和经营者不予以配合。要不就是把利润下滑的药物下架,让你买不到,对政府进行“逼宫”;要不就干脆换个剂型,减价也减量,让你始终还要掏一样的钱来买药。类似的药品降价令已来来回回出台了数十次,按正常逻辑来推断,与之前相比,药店里的药价肯定会有所降低。但这恐怕只是个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药还是一样的贵,甚至是更贵。同样的症状去买药,药店只选利润高的贵药来推荐给我们,人家根本不配合政策。是天高皇帝远,还是钻政策的空子、耍赚钱的小聪明,我们不得而知。HightideagainstCCPbloodyanTomb,CommunistPartymembersandpartoftheex

3、posedTombareavacatedbyprogressiveyouth.IvisitedinBeijingin1985whenitwasoldundergroundcomrade,sisterofYaoZhiyingYaoMuzheng(thenDeputyDirectoroftheexternaltrademagazineforthepromotionofinternationaltrade,deshengmenWai,theReed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单从需求的方面来看,药品本来就是针对大众,受众甚广的。这个产业类似于食品、蔬菜、日用品等日常生活中的商品。种类繁多,而且随

4、时都可能被需要。虽然构不成烟草一般的绝对垄断,但是药品行业这块市场的弹性是相对较小的。这种绝对性的大量需求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种被动局面——药虽然贵,但是不得不买。这样看来,药品市场的主动权被制药企业和药店牢牢掌握。你降价,我就把药弄消失。但是需求是相对较大且稳定的。供应量减少了,市场一定会发生波动。原本政府“利民惠民”的美好愿景不但没有实现,反而被相关单位“我是老大”的心理搞得市场更加混乱。相关单位的“对策”里面还包括减少剂量降低价格、换质量差的原料、换汤不换药等。他们通过改变单品的成本,对应地改变制定的价格。销售给我们平民百姓的价格的确降低了,看起来是迎合了政府的降价令。

5、但是我们都知道,贵的还是贵。而且要是换了原料,包装没换,不仅会更贵,甚至会危害到大众的健康,这本身就是一个增加我们风险和投资的,我们去买药的支出伴随着潜在的风险,其实更大了。于是有人又问了:那什么样的药品要被降价呢?其实这里面的标准很模糊,而且药品销售也不会公开透明。这里面就涉及到了价格管制的问题。尽管价格的制定有明文规定,但是难免会有人钻政策的空子,况且,降价令政策出台前,也明显没有经过与药企及销售者协商,没有真正达成利益的一致。正是这些涉及到集团利益、个人利益的因素存在,导致价格管制方面存在很多棘手的问题。政策的发布,一道道降价令看起来来势汹汹、手腕强硬,但到了现实中,根本不是

6、这样,有太多阳奉阴违、见招拆招的手段“应运而生”。要HightideagainstCCPbloodyanTomb,CommunistPartymembersandpartoftheexposedTombareavacatedbyprogressiveyouth.IvisitedinBeijingin1985whenitwasoldundergroundcomrade,sisterofYaoZhiyingYaoMuzheng(thenDeputyDirectoroftheexternaltrademagazineforthepromotionofinternationaltrade,

7、deshengmenWai,theReed不是有记者进行暗访,这些玩失踪的把戏根本不可能被发现。作为经营者,药店是如此,而医院何尝不是如此?尽管一轮轮医改新政策出台,都在呼喊看病贵的问题,在医疗费用上下功夫,但到头来,公众在就医费用上的支出负担仍然很重。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机构不愿意配合也是好政策难发挥效应的关键。我们毛概老师说有一次去东方医院的经历,课上也向我们吐苦水:药贵看病贵,关系更贵。这些好心办坏事的例子不是和成语“揠苗助长”如出一辙么。案例2:媒体报道北京唐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