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要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

关于重要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

ID:16842057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5

关于重要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_第1页
关于重要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_第2页
关于重要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_第3页
关于重要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重要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重要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高三政治组胡宇红一、关于建设和谐社会总体体现:“五个统筹”、关注民生。包含内容:1、社会的和谐:社会的安定团结。(1)具体表现: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处理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维护社会治安问题;等。②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谐。(2)理论分析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经],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经、政];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捍卫者,故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民生问题)、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

2、依法治国原则(依法打击,维护),行使职能。[政]②党的性质(三个代表)、地位、作用及领导方式(涉党)。[政]③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党的建设。[政]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④国家的宏观调控(调分配)。[经]⑤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哲]2、经济的和谐(协调发展)(1)体现:经济结构调整(含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和地区布局调整等)(2)理论分析:①(如有党提出方针、政策)党的地位、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政]②国家的经济职能[政]、宏观调控[经];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经];④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格局[经]

3、;⑤联系、发展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哲];⑥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哲]。3、人与自然的和谐(1)体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环境生态的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等。(2)理论分析①国家履行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政]②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政、经、哲]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的缺陷及国家的宏观调控[经]④联系、规律的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因果联系、尊重客观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哲]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新型工业化道

4、路[经]二、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1、内容: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2、理论分析(围绕含义、作用意义、措施)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amustadheretotheindividualabsorptionTheprincipleofthedevelopmentofamatureone,andstrictlyperformintheadmissionprocedu

5、re,topreventthePartymember第3页共4页(1)创新的含义:就是立足于现实,运用已知的知识、规律,敢于打破传统理论、观念、做法的束缚,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2)创新的原因:①理论依据: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的理论、办法、措施等也要不断发展、变化,才能使主观和客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哲]②创新的作用意义:A.创新一向被视为人类本质的最高表现,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B.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遏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6、。[政]C.当今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创新才能提高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政]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经](3)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的主要措施①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②提高全民族素质,树立创新观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③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入,研发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④保护知识产权。三、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见另文)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背景材料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

7、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务院根据《建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十一五”计划纲要。(二)与课文的知识连接主干知识: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经)2、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措施;(经)连带知识:3、中共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作用、领导方式、党的性质;(政)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5、我国的政党制度;

8、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政协的性质、职能;(政)6、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及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原则;(政)7、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经济)8、部分与整体的联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