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北省沙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试题

【历史】湖北省沙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试题

ID:16851347

大小:102.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5

【历史】湖北省沙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试题_第1页
【历史】湖北省沙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试题_第2页
【历史】湖北省沙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试题_第3页
【历史】湖北省沙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试题_第4页
【历史】湖北省沙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湖北省沙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半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要研究西汉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下列图示的哪种农业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明()A.筒车 B.翻车  C.耧车D.曲辕犁2.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B.推动水利的兴修

2、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D.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3.历史上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根据罗马时代《克罗米拉农书》的记载为4—5倍,根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的记载来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B.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4.《吕氏春秋》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的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

3、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5.据陈顾远《中国婚姻史》考证:“明洪武元年,令庶民嫁娶悉依《朱子家礼》,凡男十六岁、女十四岁以上并听婚娶。还要求同里民户互相资助,以保证男女及时完婚”。明朝这样规定的根本原因是()A.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B.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反映C.有利于保证人口的增长D.落后的封建思想的体现76.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鸦片战争前夕国内主要商品流通量统计表商品量商品值商

4、品量占产量(%)银(万两)比重(%)粮食245.0亿斤16333.342.1410.5棉花255.5万担1277.53.326.3棉布31517.7万匹9455.324.3952.8丝7.1万担1202.33.1092.2A.商品经济取得全面发展B.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政府改变重农仰商政策7.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A.产品做工精美B.质量管理严格C.生产不计成本D.

5、产品不入市场8.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清朝贵族生活方式的西方化C.许多瓷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D.这些产品都出自官营手工业9.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官营手工

6、业的发展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10.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7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B.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C.大量使用机器而使工人失业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1.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

7、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12.清朝地方县志记载:“市有定居,墟惟趁赶。南曰墟,北曰集”;“货物辐辏处,古谓之务,今谓之集,又谓之墟”;“日中为市,神农氏之教也。……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农村集市的名称带有地域特色B.政府对草市的地点有严格管理C.南北方呈现不同的专业化市场D.长

8、途贸易促成区域经济的活跃13.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B.科举制度阻碍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深入人心D.商业活动改变着人们观念14.“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采茶可怜真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