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历史】福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16851916

大小:135.0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25

【历史】福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_第1页
【历史】福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_第2页
【历史】福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_第3页
【历史】福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_第4页
【历史】福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福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学(鼓山校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A.完全一致B.大同小异C.正好相反D.互为补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本质是“人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是为了限制君权服务的,本质是“法治”,故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法”对君权的作用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

2、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可知,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由材料“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可知,田子方轻视礼乐制度,也反映了士人阶层地位有所提高,排除CD;而除了不能反映出田子方轻视功名利禄,排除B。所以答案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

3、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3.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已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16关键信息“战国中后期”,分析选项,可知只有B项体现了儒家和法家思想的融合,符合题干“最能体现思想领域出现融合”要求。其余AC是儒家思想,D是墨家思想,三项不能体现融合倾向,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礼法兼用4.《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训斥太子与儒生关系过于密切:“

4、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的“自有制度”实质是A.仁政爱民B.无为而治C.严刑峻法D.儒表法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周政”是指西周通过礼乐制度维护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的稳定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材料中“霸道”是指法家思想,“王道”是指儒家思想。自汉武帝之后,汉朝尊儒尚法,外儒内法,即儒表法里,AC片面化,B不符合材料信息。所以答案为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肆己

5、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B. ②③C.①③D. 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从朝鲜来华使者的言论、考查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区别。宋明理学广义上,分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二者本质上都是理学,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自然和社会运行的规律,但是二者求理的方式不同,朱熹主张通过格物,去探究外在的世界,以获得理,王阳明主张通过探求内心获得理,为此提出来致良知和知行合

6、一。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是正确的。但是王阳明的心学没有脱离理学的范畴,它是对儒学的一种发展,因此,②④是错误的。从材料可知,朝鲜的使者,认为王阳明的思想跟朱熹的不一样,“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可知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所以正确答案选C。ABD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166.《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问世后,风靡全国,被誉为“四大奇书”。这些作品都是A.明末清初异端思潮的载体B.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C.正面刻画商人的群体形象D.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片小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古代中国文学艺术

7、的发展——明清小说,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明清小说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精神生活需求在文学上的反映《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是明清小说的代表作,所以说其私营了市民生活的需要,据此A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7.《诗经》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有学者指出《诗经》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它站在社会公认原则立场上表达了人民对现存社会秩序的不满。可证明此观点的内容集中在A.《风》B.《雅》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