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解读·时政专题(广东专版)

中考解读·时政专题(广东专版)

ID:16858426

大小:32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25

中考解读·时政专题(广东专版)_第1页
中考解读·时政专题(广东专版)_第2页
中考解读·时政专题(广东专版)_第3页
中考解读·时政专题(广东专版)_第4页
中考解读·时政专题(广东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解读·时政专题(广东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时政专题五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时政背景】1.目前,我国有2.79亿未成年人,其中有60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和约3000万农村流动儿童。随着社会发展变革,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不断优化,但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仅2013年5月,20天内,我国就发生了八起孩子遭受性侵的事件。2.2014年4月14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教育系统“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座谈会,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讲话指出:网络淫秽色情信息严重毒害社会风气,严重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国家全面启动“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对于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净化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

2、价值观培育践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2014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有关部门发布指导意见,依法惩治性侵儿童犯罪和危害校园安全犯罪,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4.为严防发生涉校侵害学生、儿童人身安全的恶性案件,严防发生涉校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公安部发布《关于持续强化“护校安园”专项行动进一步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加强对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打造“最让孩子安全、最让家长放心”的平安校园。【考点链接】相关考纲知识要点考点1

3、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考点16: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考点10: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自我控制能力。考点11: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1.我国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2.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含义、内容、作用等。3.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做守法公民?5.正确认识好奇心,懂得盲目从众心理的危害。6.认识社会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命

4、题视角】1.我国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①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理应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保护;②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极易受到侵害;③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时有发生,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

5、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11—未成年人在面对侵害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动地位。2.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①提高警惕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②用智慧保护自己。面对不法侵害,学会依靠自己的智慧,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保护自己;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要冷静,学会用最有效的方法求助,把损失降到最小。③

6、用法律保护自己。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3.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做守法公民?①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远离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②许多违法犯罪行为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4.青少年要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避免盲目从众。①青少年正处在兴趣高峰期,对很多问题都感兴趣。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好奇上,还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

7、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同时,我们青少年的自制力不强,不能有猎奇心理,不能将好奇心停留在不健康的事物上。②从众心理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我们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能盲目从众,跟着“群体”参加无意义甚至对身心健康有害的活动,这样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5.青少年怎样抵制不良诱惑,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①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避免盲目从众。②追寻高雅的情趣和爱好,远离低俗的生活。③树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