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入渗理论与方法(改)

土壤入渗理论与方法(改)

ID:16880701

大小:4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5

土壤入渗理论与方法(改)_第1页
土壤入渗理论与方法(改)_第2页
土壤入渗理论与方法(改)_第3页
土壤入渗理论与方法(改)_第4页
土壤入渗理论与方法(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壤入渗理论与方法(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论文题目:土壤入渗理论与方法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年级:2014级成员:冯晓月阮书鹏曹向文指导教师:宋维峰2015年4月25日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

2、der摘要入渗是水文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定量确定土壤入渗性能对认识水循环及水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然,从不同角度出发去探讨土壤入渗也有不同的科研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对土壤入渗的研究做一个系统性归纳与对比,从而为下一步的学术论文打下基础。关键词土壤入渗;方法;模型;影响因素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

3、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AbstractInfiltrationisavitalbasicconceptsinhydrology,qualitativelyanalysissoilinfiltrationcapabilityhasimportanttheoreticalsignificanceandpracticalvalueinthewatercycleanduse.Ofcourse,usingdifferentangleofviewtodiscusssoilinfil

4、trationalsohavedifferentresearchsignificance.Thisarticleattemptstodoasystematicinductionandcomparisonthroughthestudyofsoilwaterinfiltrationathomeandabroad,whichlaysthefoundationforthenextacademicpaper.Keywordssoilinfiltration;methods;theinfluenceoffactors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

5、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目录摘要IIAbstractIII第一章前言11.1国内外研究动态11.2研究目的及意义1第二章试验理论与方法32.1Green--Ampt物理模型32.2Kostiakov经验模型3第三章讨论4参考文献5土壤入渗理论与方法第一章前言1.

6、1国内外研究动态目前针对土壤入渗的研究大体可分为“入渗类型”和“入渗过程”两种。如吴刚等的研究【1】针对的是入渗过程,土壤作为流域内降水和灌溉水的重要载体,其本身所具有的导水性将影响地表径流的产生、地下水的补给与蒸发,以及土壤侵蚀和化学物质转移等。他把土壤本身具有的这种导水性称之为土壤入渗特性,土壤入渗特性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能力与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模拟土壤侵蚀过程的基本输入变量、初始入渗率、累积入渗量、稳定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等反映土壤入渗特型的基本参数,这些参数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此外,如张志伟等的研究【2】针对的是土壤类型,表明土壤入渗能力与土壤类型、土壤性质、地形状况

7、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入渗速率高的土壤,可以保证有较多的降水渗入土壤,或形成壤中流、地下径流,或补给地下水,减少了地表径流损失、减少地表冲刷。例如西南岩溶区面积广大,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在裸露型和浅覆盖型岩溶区,降雨期间大量降水通过裂隙直接进入地下河道,容易引发地下河排水不畅,发生洪灾,而雨后地表缺水常发生干旱,旱涝交替是峰丛洼地岩溶区的重要自然灾害。1.2研究目的及意义近几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